天祥
位於花蓮縣秀林鄉富世村,
與大沙溪、塔次基里溪匯流,
為一開闊的河階台地,
泰雅族語舊名塔比多(Tupido),意思是山棕,
戰後初期則命名為大北投。
這裡是泰雅族人的世居地,
因紀念古人文天祥而改名為天祥,
是太魯閣峽谷的中心,
風景優美且氣候宜人,
是中橫公路沿線非常熱門的風景區,
也是中橫公路的大轉運站。
在尚未規劃為遊憩區前,
天祥已經有郵局、公車站、住宿飯店、
救國團青年活動中心等設施與建物。
1990年代後設立遊憩區,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遊客服務站、
醫療救護站及停車場,
由於位置在太魯閣峽谷之西,
加上公共設施眾多,
已成為吸引旅人駐腳停歇的景點。
救國團天祥青年活動中心,
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內,
距離花蓮市區45公里,
海拔450公尺。
這裡提供社會人士、青年學子
及往來登山健行之青年朋友旅遊膳宿,
有可容納220人的各式套房及240人的餐廳、
交誼廳、康樂室及塔比多咖啡吧。
這裡已經加入台灣YH青年旅舍,
中外背包客可以在這裡住宿。
警察POLICE招牌高掛在上方,
不知是哪個單位,
沒有上去參觀。
公園內鳳凰花開。
巨木樹幹充當路旁座椅。
公園內有雄獅威震八方。
太魯閣國家公園
位於台8線169.7公里處,共有四階,
從最高階海拔530公尺至最低階海拔450公尺,
在天祥的岩壁上可見礫石層,
這是天祥昔日是立霧溪河床的證據。
太魯閣山高谷深、地形陡峻,
有山、有水、有森林、有動物,
人也仰賴立霧溪和豐富的生態生存,
發展出獨特的文化。
天祥的交通是全賴中橫公路,
以稚暉橋橫跨大沙溪,
向東沿著立霧溪谷緊鄰而行,
可達太魯閣峽谷,
向西則是在天祥開始轉北,
沿大沙溪谷而行。
稚暉橋上拱式鋼構箱型樑結構,
是往來遊客非常喜愛停車拍照的地方,
這不得不歸功於橋下的好山水。
採用雙路肩行人道的規劃,
方便遊客行走,也可與往來車輛區隔,
保護行車安全之際,
使遊客能盡情漫步在空中賞景。
這座橋是以吳稚暉為名,
清末舉人,曾留學日、英,學貫中西,
後來參加反清的革命運動。
自行開車:
1、國道五號:由國道一號(中山高)至汐止系統交流道轉走國道五號(北宜高速公路),過雪山隧道由蘇澳交流道下往台9號方向行駛,轉台8線,過慈母橋後即可到達天祥。
2、國道五號:由國道三號(二高)至南港系統交流道轉走國道五號(北宜高速公路),過雪山隧道由蘇澳交流道下往台9號方向行駛,轉台8線,過慈母橋後即可到達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