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北藝術節─Miaobei Arts Festival」
為苗北藝文中心場館代表性的品牌節慶;
2024年以「人間有情.苗北有藝」作為規劃方針,
以雕塑大師朱銘「人間系列」
木雕上色作品為主軸,
呈現人文精神的探索與創意力,
戶外廣場入口處的「排隊」景象,
讓藝術更加生動。
2024苗北藝術節
人間有情 苗北有藝
苗栗縣苗北藝文中心
地址:竹南鎮公園路206號
( 公園路及永貞路口處 )。
兩座電梯門廣告
朱銘雕塑展 彩繪人間
2024年10月5日-12月22日
苗栗縣苗北藝文中心
舉辦「彩繪人間—朱銘雕塑特展」,
邀請朱銘美術館策劃
已故雕塑大師朱銘在苗栗故鄉首場個展。
透過生動的人物形象,
感受台灣農村社會的溫暖人情,
展廳外座椅小憩。
朱銘
(1938—2023年),
本名朱川泰,苗栗通霄鎮人,
早期以鄉土主題,如牛、牧童等雕刻出名,
並以《太極系列》打出一片天;
此後,朱銘《人間系列》刻畫眾生百態,
使朱銘成為台灣當代美術界的代表藝術家之一。
1953年,
朱銘跟隨鎮上媽祖廟(慈惠宮)的
雕刻師李金川學習雕刻及繪畫手藝,
開啟雕刻生涯。
經過3年4個月的學習出師後,
先後在基隆、通霄等地擔任雕刻師傅,
逐漸累積雕刻的歷練。
1966年
作品相悅曾獲選台灣省第21屆
全省美術展覽會雕塑部優選獎,
隔年久別更獲台灣第22屆全省
美術展覽會雕塑部第三名。
1968年
朱銘毅然拜楊英風為師,
楊英風重精神、重靈性的創作理念,
使朱銘掌握藝術美學的觀念。
1976年3月,
朱銘在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個展,
各界佳評如潮,
他創作的同心協力等鄉土形象的作品,
廣受文化界重視及討論。
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一連5天專文介紹,
日後被視為1970年代
台灣美術鄉土運動的重要象徵,
奠定他在藝壇的位置。
1976年9月
以從事木刻研究極具創意
獲得第14屆十大傑出青年的榮銜。
12月以同心協力、文聖、偉人、正義等木刻22件,
得到第2屆國家文藝獎的肯定,
成為奠定朱銘邁向藝術殿堂的基石。
朱銘又發展出日後知名的太極系列,
源自於楊英風建議其學習太極拳,
啟發朱銘進一步探索文化的精髓,
深化成熟自身的藝術層次。
1977年,
朱銘赴日本東京中央美術館
展出28件太極系列作品,
贏得當地藝壇的高度評價。
日本國立京都美術館館長河北倫明說:
「朱銘是有重量感的,
這點和日本近代雕刻家相同;
朱銘是有動感的,
這也和日本近代雕刻家相同。
但是日本雕刻家中卻
沒有人像朱銘一樣兼具兩種特性。」
1978年,
作品太極系列—單鞭下勢
被日本雕刻之森美術館收藏。
1987年,
朱銘在新北市金山區西勢湖處
進行美術館的創建籌備,
美術館園區的規劃、整地、建築設計與施工,
由朱銘親自參與,
1999年,
朱銘美術館正式開幕,
成為他最大的一件作品。
本次展覽
以朱銘「人間系列」木雕上色作品為主,
呈現出人文精神的探索與創意力。
反映地方文化的深刻情感,
讓觀眾看朱銘如何站在自己的鄉土,
創作出獨一無二的作品。
本次特展共有36件作品,
其中28件為雕塑,
8件為平面作品,
創作年代約在西元1961(民國50)年
至2002(民國91)年間。
室內展出作品,
描繪過往時空農村社會人物的
生活景象與溫馨互動,
同時拉近民眾與藝術的距離。
作品名稱:慈母像
使用材料:木 樟木
尺寸:17 13 39cm
完成時間:1967年及1995年
作品名稱:朱銘自刻像
使用材料:樟木
尺寸:19.6 22.6 50.9cm
完成於1966年
朱銘的平面作品
朱銘的平面作品
朱銘的平面作品
朱銘的平面作品
朱銘的平面作品
朱銘的平面作品
朱銘的平面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