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水營古道

又稱為三條崙卑南道,

為台灣所有橫越中央山脈的古道中越嶺點最低者,

稜線坡度和緩,幾乎連成一直線,

成為使用率最高、使用時間最長的古道,

西起屏東枋寮鄉水底寮,

途經台東春日鄉、台東縣達仁鄉,

東至台東縣大武鄉(巴郎衛)加羅坂部落,

全長47公里,後來為了大漢營區的交通聯繫,

國軍開闢古道西半部分為大漢林道(縣道198),

循著中央山脈大樹林山(大漢山)東、西兩條長稜而開,

是屏東縣枋寮與台東縣大武間最短的距離,

但現在浸水營越嶺道西段已闢成大漢山林道,

目前僅存古道東段15.4公里,

古道最高點為西側1,430M的登山口,

最低點為東邊200M的新姑子崙吊橋,

全程是平緩好走的下坡。

浸水營古道是條使用超過500年的古道,

它有豐富的歷史故事,

屬全國步道系統五級之二,難度較低,

因此吸引大批輕裝或無經驗的遊客進入。

 姑子崙吊橋遺址

架設於大武溪(古稱茶茶牙頓溪)上,

是浸水營越嶺古道重要通道,

最早架設於大正6年(1917),

當時姑仔崙警官駐在所設於清代溪底營盤址上,

故稱為姑仔崙鐵線橋。

DSC_0315

 

 台東縣達仁鄉,

相傳最早為矮黑人的地盤,

目前為東排灣布曹爾人巴卡羅群大本營。

大正7年、8年(1918、1919)兩次颱風吹襲損壞,

大正15年(1926)以1,250日圓重建,

時隔70餘年僅剩橋桁而已。

吊橋旁邊還留有舊吊橋的遺跡,

最早架設於西元1917年,

當時姑子崙警察駐在所設於北岸的清代溪底營盤遺址上,

所以將吊橋稱為姑子崙鐵線橋。

DSC_0320

 

姑子崙吊橋

曾經三度被颱風摧毀重建,

現在的吊橋遺跡為1926年所建,

現今僅剩橋桁。

DSC_0316

 

 我們一行人2014年12月7日下午兩點多,

走到浸水營步道的東端終點-姑子崙吊橋

橋頭以石塊砌成圍牆, 

防範遭洪水沖跨吊橋橋座,

可能也有作為軍事防禦用途。 

DSC_0319

  

時隔多年,

因為舊橋損毀,

旅者必須涉渡大武溪,

每逢夏秋水漲船高之時常險象環生,

林務局在2006(民國95)年修建新姑子崙吊橋,

以保障旅者安全。

DSC_0321

  

在姑仔崙吊橋上看大武溪,

又名茶茶牙頓溪,

位於台灣東部之河川

幹流長度18.7公里,

發源於台東縣達仁鄉大樹林山(大漢山)東麓,

先向東南流,最終於大武南側注入太平洋

DSC_0323

  

走在浸水營古道

山中空氣清新,

到處皆瀰漫一股舒爽宜人的氛圍。

現在終於走出山林深處,

雲霧飄散,太陽也露臉了,

溫暖陽光灑落在綠色森林,

呈現光影錯落的優雅之美,

不再覺得潮濕,

也可以展望美麗河床的大武溪(茶茶牙頓溪),

浸水營古道之旅全身倦意消失大半。

DSC_0325

 

 領隊蔡老師與同學在終點合影,

曾經到此一遊。 

DSC_0333

 

 涼亭樑柱上雕滿各式原住民圖騰,

很有原住民味道,

炎炎夏日在這裡睡個甜美午覺,

編織著美麗的夢想,

也是人生難得享受。 

DSC_0335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ns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