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新年剛過,接著是正月15日元宵節,5日後正月20日,就是客家民俗的「天穿日」,也是客家基本法實施後的第一個全國客家日。政府為落實客家基本法,在廣徵全國客家人士意見後,將這個具有客家文化獨特性、饒富趣味與文化傳承意義的日子明訂為「全國客家日」,藉此喚起式微的客家文化,發揚客家傳統崇敬天地、尊重自然作息的精神,凝聚全球客家族群之意識,更有助於建設台灣成為全球客家文化交流中心。


「天穿日」,自古以來一直是客家族群獨有且非常重要的特殊傳統節日,具深遠文化傳承意義。過去每逢「天穿日」,客家人會放下工作,忙裡偷閒,也讓大地休養生息,從現代環保概念來看,適度地給予大自然修補恢復的時間,更能讓環境生生不息、資源永續發展。     


關於「天穿日」,客家諺語說:「天穿毋聊做到死,天穿毋聊苦到死,有做嘸做,聊到天穿過」。過去農業時代,民俗認為正月二十「天穿地漏」,也有「這天下田會觸怒天神,全年將出現天旱」古老傳說,就算天穿日賺到錢也會漏光,還可能帶來一整年的貧困勞碌。因此過去客家人元宵節後的天穿日,不論家境貧富,總要瀟灑的休息一天,男不耕田,怕鋤地會使大地漏水;女不織衣怕穿針刺引線戳破天空。
   
中國人一向對過年假期相當重視,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的元宵節,均有各式各樣的慶祝活動,客家人甚至要到正月二十日「天穿日」,過年假才算結束恢復正常工作。但「天穿日」是怎麼來的呢?說法不一,且充滿神話韻味,其中又以女媧神補天最被廣為流傳。相傳女媧神是伏羲氏的妹妹,在盤古開天時,水神與火神雙方發生爭戰,水神因被打敗,憤而撞倒不周山,因不周山乃撐天支柱,以致天地破個大洞,頓時生靈塗炭,女媧神不忍蒼生受苦,乃提煉五色石補天解救眾生,後人為了感念女媧神之恩德,將正月二十日,即女媧神補天這一天,稱為「天穿日」來紀念女媧神,女媧神每年天穿日都會巡視天空各角落,有破洞立即修補。


此外也有人將「天穿日」另稱為「天倉日」或「天川日」,說的是終日為人嫁衣作衣裳的裁縫業,今天會讓針線休息一日。後來,為感念神恩、慶祝人類重生,社會開始有「正月二十補天穿」的習俗。另外,天穿當時因天空漏洞,老一輩的客家鄉親都認為,天穿日當天都會下雨,巧合的是,天穿日下雨機率奇高無比。


農業時代,客家族群非常重視「天穿日」,這天客家人不工作,並唱山歌自娛;此外,客家人也會將保留一塊年節時做的甜粄,煎過後在「天穿日」時上香祀拜,煎炸過的甜粄黏稠Q軟,有助女媧神補天之意;也會把甜粄揉成小圓球狀,油炸後稱為「油堆子」或「油槌子」,插上針線拿來祭拜,稱做「補天穿」。更有廟宇在此時「開印」、「開扉」,部分客家鄉鎮舉辦唱山歌比賽,每到「天穿日」,各地客家庄熱鬧非凡,呈現歡樂慶祝的氣氛。


「天穿日」是客家傳統節慶,內含愛惜自然及環保等時代精神,是具有國際發展性的慶典節日,藉由具有國際高度的節日凝聚全球客家族群之意識,更有助於建設台灣成為全球客家文化交流中心。此外,「天穿日」不但具有濃厚的客家文化意涵及相當的號召力,爭議性也相對較低,更能藉此喚起式微的客家文化,發揚傳統客家硬頸精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ns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