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頭份中區扶輪社

2016年中國江南5日旅遊,

11月5日下午4點參觀過獅子林,

準備要看隔壁另一景點,

可能是公家管理,有公務員心態,

接近5點竟然閉門謝客,

當地導遊也很傻眼,

怎會這樣子?

無奈只好接著看下一個景點

或許您看了這段,

會認為寒山寺比較好客?

您錯了,半斤八兩,我們走馬看花,

由前門進入看到最裡面,

就有一位管理人員開始驅趕觀光客,

說時間到了,

我是第一次到大陸旅遊,

領教到大陸的管理文化。

寒山寺

位於江蘇省蘇州市楓橋鎮寒山寺弄24號

坐東朝西,面對古運河

傳說始建於六朝時期梁武帝天監年間(502年-519年),

初名為妙利普明塔院 

DSC_0580

  

相傳唐太宗貞觀年間有兩個年輕人,

一名叫寒山,一名叫拾得,

他們從小就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

後來因寒山的父母幫他和一位姑娘訂親,

可是這位姑娘與好友拾得早有愛意。

後來寒山為成全好友拾得,

毅然離開家鄉,獨自去蘇州出家修行。

拾得後來因久不見寒山而得知此事,

心中很難受,深感對不起寒山,決定離開姑娘,

動身前往蘇州尋覓寒山,也皈依佛門。

DSC_0583

 

拾得在前往蘇州的途中,

看到路旁池塘盛開的荷花,

就順手摘一支帶在身邊。

經過千山萬水,長途跋涉,

拾得終於在蘇州城外的妙利普明塔院,

找到他日思夜想​​的好朋友寒山,

見面時手中的那支荷花依然鮮豔芬芳。

寒山手捧竹篦盒裝素果,

拾得手持荷花相互出迎,

相傳二人後來成為寺裡的和合二仙,

寒山為文殊菩薩,拾得為普賢菩薩,

而當時妙利普明塔院因而改名為寒山寺

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 

DSC_0591

 

傳說唐朝詩人張繼赴京城長安(今西安)赴考,

落第返家途經寒山寺,

夜泊於楓橋附近的客船中,夜裡難以成眠,

聽到寒山寺傳來的鐘聲,

感而作詩《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讓來到寒山寺的遊客更能感受詩中超然意境。

DSC_0593

  

宋朝太平興國初年,

節度使孫承祐建七層浮屠

嘉祐改普明禪院。

明朝洪武永樂嘉靖萬曆各帝都重修寒山寺

曾是歷史上註明的十大名寺之一。

寒山寺整體建築為江南園林風格,

佔地12,000平方公尺,建築面積3,400平方公尺,

現存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藏經樓、楓江樓、

羅漢堂、鐘樓、碑廊、普明寶塔等。

 

DSC_0609

 

羅漢堂

供奉有500尊羅漢像,

碑廊在鐘房對面陳列宋朝和明朝的碑石

DSC_0585

 

 藏經樓

寬9.8米、樓高兩層,

是收藏各種經書的所在地,

以清版梵本《龍藏》為最珍貴的經典,

底層懸掛由趙樸初所書的寒拾殿匾額,

供奉寒山及拾得兩位大師的金身塑像,

背後為千手觀音石刻像,

兩側的牆壁上科有金剛經,

更展現出佛法無邊的氣勢。

DSC_0588

 

 普明塔院位在藏經樓後方,

是近年來新落成的建築,

回字形的平面設計附有唐代風格,

塔院的中央為普明寶塔,

塔院的主殿法堂是大師們宣揚經法的場地。

DSC_0607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enshu 的頭像
    wenshu

    wenshu的部落格

    wens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