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3日下午3時我們旅遊團來到法國巴黎市中心塞納河旁的羅浮宮Musée du Louvre),原是法國的王宮,現在是羅浮宮博物館,擁有的藝術收藏達40萬件,包括古東方、古埃及、古希臘和羅馬文物;雕刻、繪畫、素描及工藝品等7個門類,它屬於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最重要的羅浮宮三寶:米羅的維納斯、勝利女神及蒙娜麗莎的微笑,這三寶都是世界上難得見的真品。

    羅浮宮始建於12世紀末,由法王菲力二世(奧古斯都)下令修建,最初是用作防禦的城堡,邊長約90米,四周有城壕,其面積大致相當於今羅浮宮最東端院落的四分之一。當時的羅浮宮堡並不是法國國王的居所,而是被用來存放王室財寶與武器。

    1682年,法國宮廷移往凡爾賽宮,羅浮宮的擴建再度終止。路易十四計劃放棄羅浮宮,並將其拆除,但後來改變主意,讓法蘭西學院、紋章院、繪畫和雕塑學院、以及科學院搬入羅浮宮的空房,此外還有一些學者和藝術家被國王邀請住在羅浮宮的一樓及大長廊的二樓。

    1750年,法王路易十五正式提出拆除羅浮宮的計劃,但因宮廷開支過大,缺乏足夠的金錢僱傭拆除羅浮宮所需費用,該宮殿得以倖存。法國國王對藝術品的收集始於弗朗索瓦一世時期,他曾從義大利購買包括油畫蒙娜麗莎在內等的藝術品。至路易十四時期,法國王室已經收集了約2,000幅油畫、150多座雕刻、700多張素描、以及其他大量美術作品。 

   法國大革命後,西元1793年改為博物館,收藏品達30萬件。現在的羅浮宮包括博物館以及法國財政部。西元1988年大羅浮宮計畫完成時後兩者將遷移;並且在拿破崙正庭中,出現由華裔美籍建築師貝聿銘所設計的地下進口,外形為透明金字塔狀的入口建造完成,羅浮宮成為一個完整的博物館。

   

 羅浮宮外牆樑柱中央也有雕像

2013.7.28南法11日遊 2014

 

 羅浮宮前方-騎兵凱旋門,

興建於1806年,羅馬式建築,

是為了慶祝拿破崙在1805年攻打威尼斯獲得的軍事勝利,

門柱上有八根大理石柱刻著拿破崙軍隊。

2013.7.28南法11日遊 2023

   

羅浮宮拿破崙廣場,

外形為透明金字塔狀的入口,

由華裔美籍建築師貝聿銘於1988年所設計,

成為一個完整的博物館。

照相留念,到此一遊。 

2013.7.28南法11日遊 2028

 

 羅浮宮前方空地有一迷你版摩天輪。 

2013.7.28南法11日遊 2050

  

 羅浮宮草地上裸體體女雕塑,

這座雕像如果在台灣會引起國人譁然,

色情、藝術大論戰。 

2013.7.28南法11日遊 2052

  

 羅浮宮草地上仍有石雕藝術品,

有民眾在草地上做日光浴,

我覺得很炎熱,

但白種人就是不怕太陽,

不管怎麼曬,就是不會變黑人。 

2013.7.28南法11日遊 2056

  

       貝聿銘設計的羅浮宮美術館玻璃金字塔形入口,玻璃金字塔逐漸成為羅浮宮的標誌性建築,現在的法國人更是無人不贊同該建築所起的作用。當年,法國總統密特朗要給羅浮宮美術館大門裝點一下門面。請專人設計,後來貝聿銘的玻璃金字塔脫穎而出。這個金字塔高21.6公尺,底寬35.4公尺,有4個面,每一面都由600多塊菱形玻璃拼成。

 

羅浮宮透明金字塔入口下方,

上下合併呈現鑽石狀。 

2013.7.28南法11日遊 2065

  

 羅浮宮內塑像 

2013.7.28南法11日遊 2088

   

羅浮宮內參觀人群太多,

無法清場排除人群,

所以只好將就了。 

2013.7.28南法11日遊 2089

 

  羅浮宮內雕塑藝術2013.7.28南法11日遊 2095

  

 羅浮宮內雕塑藝術區,

安全人員坐在椅子上休息,

看他感覺很無聊,

因為天天看這些。 

2013.7.28南法11日遊 2097

 

 

 羅浮宮牆上藝術 

2013.7.28南法11日遊 2098

 

 羅浮宮內塑像 

2013.7.28南法11日遊 2106

 

 羅浮宮內牆上雕像 

2013.7.28南法11日遊 2107

 

 

  羅浮宮內雕塑藝術 

2013.7.28南法11日遊 2108

 

 

羅浮宮內觀光客,

這區似乎是拿破崙專區。 

2013.7.28南法11日遊 2111

 

  

羅浮宮蒙娜麗莎的微笑,

因導遊解說速度很快,

趕時間下沒有對焦,

拍得很模糊,

很可惜,

幸好這幅畫到處都有。

20年前我來這裡,

這幅畫掛在樓梯口不起眼的牆上,

今天看到掛在專區,

還設立圍欄,禁止接近

價值上揚了? 

2013.7.28南法11日遊 2118

        蒙娜麗莎(Mona Lisa)是文藝復興時代畫家達文西所繪的麗莎·喬宮多肖像畫。這幅畫可以說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油畫作品,很少有其他作品能像它一樣,被人審查、研究或是演繹。它的擁有者法國政府把它保存在羅浮宮供公眾欣賞。它是直接畫在白楊木上的,此畫長77公分,寬53公分。這幅半身肖像油畫描繪的是一位表情內斂的、微帶笑容的女士,她的笑容有時被描寫為「神秘的笑容」。它也是達文西1502年(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開始創作蒙娜麗莎,這幅畫耗時4年完成。

    在1516年,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邀請達文西去國王城堡昂布瓦斯城堡工作。據說他也將蒙娜麗莎一起帶去。達文西去世後,他的畫作便歸學徒們和助手沙萊所有。國王花了4000埃居買下了它,並把它保存在楓丹白露宮,直至路易十四時期。

    蒙娜麗莎的畫中人是誰今天無法確切考證,藝術史學家曾討論過多種可能性。許多人相信畫中的女士是一位佛羅倫斯富有的絲綢商和政府要員的妻子。達文西的第一位傳記作者說,蒙娜麗莎確有其人,她是一位弗朗西斯科·戴爾·吉奧亢多(Francesco del Giocondo)的夫人。吉奧亢多的確存在過,他是佛羅倫斯的一位富商,在當地的政治界也是有權有勢的。

 

 

 達文西作品:最後的晚餐(The Last Supper),描繪耶穌與12使徒共進晚餐,在耶穌被釘上十字架前的星期三舉行,比原先以為的日期提前一天。約翰福音13-17章,最後晚餐時耶穌留給門徒的教訓。這幅畫的畫家,聽導遊說有將自己畫在其中,在左上角角落。

2013.7.28南法11日遊 2120

 

畫家:雅克.路易.大衛(Jacques-Louis David,1748-1825年),

1804122日拿破崙一世的加冕

1806-1807年畫,畫布油畫,

621公分×979公分。

大衛在繪畫上的嫻熟技巧、

構圖上的科學方法、

藝術上發明創作和規模上的宏偉氣魄,

使他成為當時最偉大的畫家之一。

2013.7.28南法11日遊 2134

       拿破崙(1769-1821)出生在法屬科西嘉島,發跡後卻不喜別人叫他科西嘉人。義大利語說得比法語好,具有義大利血統,卻被法國人視為民族英雄。一生大起大落,既在法國稱帝,又獨霸歐洲,最後因滑鐵盧之敗,被放逐聖赫勒拿島,終至客死異鄉。
    拿破崙,畢業於法國軍校,軍旅中屢建奇功,逐漸塑造無比崇高的聲望。法國大革命之後,政局不穩,社會不安,拿破崙因緣際會出任終身執政,掌握國家大權。1804年經全民投票,成為法蘭西帝國皇帝,登上權勢的巔峰。
俗世的全民票決,仍不足以滿足拿破崙的虛榮,在宗教神權上,還想得到天主教的認可來錦上添花。西元800年教宗里奧三世在羅馬為查理曼加冕,立為「羅馬人的皇帝」,是拿破崙心嚮往之的典範。於是把教宗庇護七世從羅馬請到巴黎來參加他的加冕大典,更請當時法國畫壇霸主大衛把典禮場面畫下,將其榮耀永留畫布,藉以傳諸後世。如今在羅浮宮或凡爾賽宮,都可見到這幅鉅畫。面對鉅幅畫作,拿破崙躊躇滿志,不可一世的場景,歷歷如在眼前。
    1804年12月2日,拿破崙的加冕大典在巴黎聖母院隆重舉行。大革命期間聖母院曾遭暴民嚴重破壞,甚至淪落到當倉庫使用,拿破崙執政後才恢復為教堂,但短期內無法完全修復。教堂殘破,實在有礙觀瞻,為了迎接教宗,屋頂鋪上毛織毯,堂裡堂外掛滿旗幟,一來遮醜,二來壯場面。
     加冕當天,時值隆冬,大雪紛飛。教皇及教會神職人員,各國顯要,政府高官,高階將領,議會、學界、商會代表,拿破崙家族,宮廷貴婦,齊聚一堂。還有維持秩序,控制場面的士兵,更多的是應邀觀禮的百姓,擠滿教堂。聖母院長130公尺,寬48公尺,約可容納6,500人,當時場面的盛大,可以想見。
    拿破崙與皇后約瑟芬穿上華麗的禮袍,是眾所矚目的焦點。典禮開始,教皇庇護七世在祭壇上先為跪在前面的帝后行塗油祝福的宗教儀式,接著由拿破崙拿起皇冠自行戴上,然後再為皇后戴上后冠。這一大違常規自行加冕的舉動,在座的教皇並不訝異,因事前的溝通,教皇已不反對拿破崙特立獨行的作法。
    教皇之所以委曲求全,一則是拿破崙太過強勢,形勢比人強。二則是想藉機談判,索回部份被法國強占的教皇領地,更希望穩住天主教在法國的地盤。何況教皇一到巴黎,拿破崙一直給予高度禮遇,熱誠接待。
    受拿破崙之命所畫的加冕圖,畫幅相當大(621×979公分),唯其鉅大,才足以將壯盛的場面如實呈現。畫面上以雙手捧冠的拿破崙,和跪在台階前的約瑟芬為中心,坐在拿破崙身後的教宗則舉手畫十字作祝聖狀。畫面上的貴賓、宮女、衛士,人數多達一百餘人,都是真有其人,且以真人大小呈現(因透視法之故,後方人物逐漸縮小)。畫家以細膩精湛的技法,將會場上人物逐一描繪,人人以真實面貌出現在畫布上。由於人數太多,歷時二年才畫完。
    大典之前,大衛曾參與彩排,指導拿破崙、約瑟芬、宮女、隨侍進行演練,對事後的繪圖,自是大有裨益。此畫首度公開展出時,拿破崙足足欣賞了半個鐘頭,讚譽有加,讚賞了畫作,也讚美了畫家。被畫入圖中的人物,也都感到與有榮焉。
    加冕圖有兩幅,原作在羅浮宮德濃館二樓展出。後來又依原式樣原尺寸另畫一幅(只有微小的變動),掛在凡爾賽宮二樓的加冕廳(因掛了這幅畫而命名)。加冕圖是羅浮宮最大的幾幅畫作之一,尺寸僅次於「迦納的婚禮」(666×990公分),龐然大畫,特別引人注目。筆者有幸,先在凡爾賽宮見到此畫,在導遊解說下,略知此畫梗概,次日又在羅浮宮見到原作,再度駐足觀賞,留下深刻印象。回國之後又查考歷史、美術方面的資料,更加深對此畫的認識。
    大衛(Jacques-Louis David ,1748-1825)是法國畫壇新古典主義的領袖,十八世紀後半到十九世紀初,亦即大革命和拿破崙帝國時期,君臨法國美術界。繪畫之餘,也熱衷政治,曾參與大革命,被選為國民議會議員,一度擔任議長。是激進派的支持者,追隨殘酷獨裁的羅伯士比,羅失勢後,大衛被軟禁於盧森堡宮。拿破崙掌權後,受到賞識,聘為御用畫家。
   大衛受教於維恩,得羅馬獎後,到義大利研究古代雕塑與繪畫,主張向古典看齊,畫作以激發愛國精神的歷史題材為主。拿破崙失敗後,擔心曾投票贊成處決法皇路易十六,不能見容於波旁王朝,逃亡到布魯塞爾,老死於當地。門下弟子中,最著名的是安格爾,繼大衛成為法國新古典主義的領袖。

 

 

 羅浮宮達文西畫作 (The rape of the Sabine women)

意大利中部沙賓國人(the Sabines )因海神節而邀請附近羅馬無賴Romulus (右,持標槍者)來作客,羅馬無賴酒酣耳熱之際,便衝出來趕走沙賓男人,搶奪沙賓人婦女納為己有。沙賓國王Titus Tatius(左,持盾牌短劍者)憤而率兵來攻打羅馬無賴,這些被劫婦女此時早已"綠葉成蔭"、"生米煮成熟飯"。

2013.7.28南法11日遊 2137

    

羅浮宮勝利女神

2013.7.28南法11日遊 2142

 勝利女神像,1863 年在愛琴海薩莫色雷斯島﹝Samothrace﹞發現。

頭及雙臂已失,軀體基本完好。

這尊雕像現在被放置在巴黎羅浮宮內一座船首形的基座上。

女神挺胸展翼,似乎正吹起勝利的號角,

圓潤結實的女性軀體,噴射出生命的光焰,

充分表現出勝利者的雄姿與激情,

體現了藝術家將他的作品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卓越構思,

為希臘化時期雕刻藝術的一件傑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enshu 的頭像
    wenshu

    wenshu的部落格

    wens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