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民國58)年,
桃園縣復興鄉拉拉山有一個村落,
過著沒水沒電的生活,
當時的大溪分局巴陵派出所
巡佐兼主管(所長)林同心,
他是彰化縣員林鎮人。
林同心主管眼見復興鄉(區)
拉拉山的交通不便,
沒水、沒電,人力、物力維艱,
在無外援情形下,以自己的薪水買工具,
號召居民徒手剷出一條
寬8公尺、長6公里的產業道路。
當時的林同心月薪不過數百元,
覬覦拉拉山珍貴林木的山老鼠
欲以每月5萬元向他行賄,
但他不為所動,
以凜然正氣斥退山老鼠,
守護桃園拉拉山珍貴的神木群,
至死不渝。
林同心主管申請用水拉水管,及向台電爭取用電,
為全村帶來電力,也帶來新的面貌。
當地泰雅族原住民除了
親切地稱呼林同心為「爸爸」之外,
更將該路命名為「同心路」。
2008(民國97)年9月,
林同心以86歲的高齡仙逝,
內政部廖部長了以親臨致祭。
拉拉山許多原住民親自參加喪禮,
聽他們敘述這位四十年前,
奉派到桃園縣(市)擔任大溪分局
巴陵派出所主管的林同心主管(所長),
如何把人生的最精華階段,
完全奉獻給復興鄉(區)拉拉山。
林同心的故事
由廖部長帶到警政署、警大及警專,
這個平凡警察的不平凡一生,
感動許多後生晚輩。
道路打通,
參與施工的原住民將
林同心抬起來大家高興慶祝。
警專特地在圖書館旁室外,
設立開路情景立體雕像。
林同心的故事感動了不少人,
因此,
台灣警察專科學校
在校園裡圖書館設立
林同心品德教育研究中心,
表揚正直警察的精神。
一個來自彰化的中年警察,
奉派到遙遠的復興鄉(區)拉拉山,
與一群在當地屯墾的老芋仔
及泰雅族人結下深厚的緣,
終生不渝的緣,
攜手保護山上的紅豆杉、神木群。
至今同心路還在,
留下林同心的足跡,
與在山谷中迴盪不已的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