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巨足登山協會
2020年5月31日
花蓮3日旅遊已經進入尾聲,
下午近兩點,
遊覽車載我們到花蓮縣光復鄉
大全村大權街42巷15號,
拉藍的家。
這是原住民文化部落,
入口懸掛3塊招牌,
馬太鞍部落生態文化協會、
產業發展協會及神雕驛站。
原住民族的雕刻藝術,
總是讓人感覺很粗獷,
歡迎光臨。
看布條懸掛
拉索埃部落豐年祭大會,
在花蓮光復糖廠的後方,
有拉索埃湧泉生態園區。
鹽烤吳郭魚
是原住民特有的美食饗宴。
木雕特大號飯桶,
保證讓遊客吃不完。
已經下午兩點多,
廚師為我們留下來,
弄飯菜給我們吃,
很感恩。
圓形的棚子下,
應該是原住民節日祭祀活動的舞場。
馬太鞍部落
是花蓮縣光復鄉馬錫山
山腳下的阿美族原住民部落,
也是阿美族最大的部落之一。
新冠肺炎肆虐,
木雕人也跟著流行,
戴起口罩。
馬太鞍是阿美族人的傳統生活區域,
昔日這裡長滿了樹豆,
因此被稱為馬太鞍
(vataan,阿美族語樹豆之意)。
馬太鞍邦查文史工作室,
成立於1996(民國85)年,
是由地方文史工作者蔡義昌先生所籌組的組織,
先期是以推動馬太鞍部落的木雕藝術開始運作,
開始投入社區總體營造工作後,
也致力於地方文史的調查。
馬太鞍強調文化產業化,
目的是要讓族人將文化及傳統手工業產業化,
達到自力更生的目標,
將木雕由純藝術發展成
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產業。
將部落裡一些受到外勞影響而失業返鄉
的族人聚集在一起從事木雕工作,
在木雕創作中,
找到可以將地方產業與族人的生活,
及經驗連結起來的長久之計。
阿美族馬太鞍(Fata'an)部落
每年在8月舉行祭祖靈傳統活動。
雕塑神像似乎非禮勿聽,
還有3杯茶祭祀。
馬太鞍部落
是個人文發展與大自然共榮共存的生態部落,
地方耆老以口述傳承部落文化,
以部落生態專才、及人文資料彙編專才,
傳統歌舞以豐富華麗著稱,
社區婦女自發性組成舞蹈團,
保存記錄傳統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