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苗栗縣社區大學古道探訪課程,
2017年4月29日上午8點多
到新北市三峽區大漢溪旁,
攀登五十分山、福德坑山及鳶尾山。
下山後,時間還早,
我們逛三峽老街。
在民權街看到藍染遊客服務中心,
這裡舊稱三角湧街,
是染布業的集中地,
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染布,
每家店面都有各自的祖傳配方,
推出的產品種類多,
吸引大批外商前來採購。
三峽藍染公園
是全台第一以藍染為主題的公園,
從三峽老街尾128巷,
走仁愛街到鳶山山腳下,
慢慢品味藍染文化的歷史。
現在的三峽民權街
還保留許多當時的建築,
牆上有藍染教室湧津學堂,
形成相當有歷史味道。
因藍染在日據時期開始式微,
三角湧文化協進會
為不讓藍染就此消失,
輔導成立三峽染工坊,
致力於保存與推廣藍染文化。
在這裡早期搭乘輕便車,
必需先購票,
然後所有人擠在車上,
有人負責在後面推,
推一推再上車乘坐,
等到車快停的時候,
再下去推,
持續反覆操作,
直到到達目的地為止,
全程靠人力來推車,
基隆鹿寮坑、三峽三角湧等地,
都有人力輕便車的歷史。
中國在三千多年前
已經知道利用藍草染色,
而藍染是台灣傳統的染布技術之一,
是以曾為台灣主要經濟作物的藍草為染劑,
經繁複的印染程序,
製成藍白相間的花布。
三峽的染布業
曾在清朝晚期成為
當時北台灣的染布中心,
而今日的三峽老街便是
當時北部數一數二的染紡街。
一棟老厝牌樓前方
懸掛的兩塊藍染的輕薄布料。
金興居古厝
位於三峽區仁愛路與民權路89巷間,
與藍染公園相結合,形成相互輝映。
金興居古厝
是傳統閩南式合院建築,
在藍染公園與民權街89巷之間,
2007年做復舊整修,
雖非古蹟或歷史建築,
但表現三峽後街小巷傳統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