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造橋火車站,位於造橋鄉(村)平仁路,造橋村是造橋鄉公所所在地,於1903年10月7日竹南-高雄間鐵路通車後就設站,當年是山線鐵路南下第一站,1960年代,造橋鄉木炭窯業、瓦窯業鼎盛,錦水村蘊藏有豐富油礦,但在建築逐漸改用了鋼筋水泥,燃料也改為天然瓦斯,以及錦水礦場油礦枯竭,1979年中山高速公路通車後,客貨運營運額年年下降,1998年山線竹南-豐原雙軌完成通車,同年的6月4日造橋車站由三等站改為簡易站。
造橋車站是日式木造建築,站房曾在1935年關刀山大地震震毀,改用鋼筋水泥重建站房,在1936年重新啟用,採用平頂式水泥長方形格局,成為台灣首座平頂式水泥建築物,附有迴廊、廊柱。
造橋、豐富兩站相隔13.4公里,屬於彎曲地形,視線不良,曾經在短期內發生鐵路交通事故,1990年4月24日凌晨3時45分,因豪雨使得造橋隧道口泥土掩埋鐵軌,北上30次莒光號列車撞上隧道口坍方,列車翻覆出軌,司機2人當場死亡,乘客9人輕(重)傷。
1991年11月15日中午時分,號誌站發生故障,使1006次自強號冒然進出發號誌,與1次莒光號列車邊撞,兩列車皆出軌翻覆,導致30人死亡、112人輕(重)傷,這次重大事故發生時,當時我們正在開會,接獲通報立即派員趕往現場搶救,雖然事隔多年,仍然記憶猶新。
造橋火車站外觀
造橋的文化財-造橋驛
歡迎蒞臨造橋鄉-縣長劉政鴻、鄉長黃純德,
造橋鄉現在正夯產品是南瓜,
南瓜節6月7日在香格里拉樂園熱鬧開幕,
同時在天賜自然生態園區、牛奶故鄉苗翔牧場、
火炭谷休閒農場、龍昇湖畔等會場舉辦一系列的活動。
造橋車站旁日據時代所遺留的宿舍
站長宿舍:造橋火車站站長(舊稱驛長),原為日本人,住在第一官舍,後來為配合地方發展,將原有的網球場改建為驛長宿舍,第一官舍則給予助驛(今稱副站長)使用。時間為昭和13年(1938年)8月,當時的驛長為山藤正朝。
副站長宿舍:建於明治43年(公元1910年)3月,是本地區第一座日本人宿舍。車站經營時是驛長濱崎策馬的宿舍,後來的鐵道部造橋驛要覽稱它為第一官舍。
站務員宿舍:原稱驛務棟,是站務人員的宿舍,可供3戶人員住宿,當時稱第二官舍。興建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錦水礦場的開發,使得造橋火車站日益繁忙,然後為擴大人員編組,在大正5年(1916年)1月興建完成。
日本時代舊宿舍整修後,變成觀光景點,後方插國旗是造橋警察分駐所。
日式老宿舍門口有木製椅子,可以坐下來慢慢欣賞。
造橋車站北側有戲水廣場,
炎炎夏日,
這裡是孩童最喜歡來玩水的地方。
這裡有小橋、池塘、楊柳樹。
這口古井是附近地區的第一口井,
初期本地居民的飲水都取用附近山坡地的山泉水,
人口漸多後而掘井取水,
推估應在第二官舍建成前後,
時間約為大正5年〈1916年〉前後,
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
這裡也有有噴水池
車站沒人駐守,全自動化。
進站、出站可以使用IC感應卡或悠遊卡。
IC感應卡在感應區輕觸一秒鐘就過關
造橋車站軌道
跨站有天橋,
天橋上方看車站範圍不大。
在天橋上方眺望兩棟整修過的日式宿舍區
遠方插國旗處是造橋警察分駐所,
其前方台13甲省道,
因另開闢外環道路,
造橋村村內過往之車輛銳減。
圖左下方是戲水廣場。
區間車,是2006年11月 1日台鐵改點後新設的車種,
此車種的出現連帶使得電車及冷氣柴客等名稱廢止併入區間車內,
同時亦納入屏東線的通勤復興號,有著順應台鐵簡化車種政策的意味。
區間車有兩個特點—全列車非對號入座及各站皆停靠的運行模式,
主要定義在服務短途通勤旅客。
另外亦新開行區間快車,
設置目的為僅停靠都會或城鎮區中型以上車站,
以滿足短、中程旅客快速的旅運需求站
TRA列車-EMU700型是交流電用通勤型電聯車,
是台鐵首次採用RAMS-即可靠度(Reliability)、
可用度(Availability)、維修度(Maintainability)
與系統安全(System Safety)等保證,
且兼具環保概念的車輛。
按照區間車票價,以非對號區間車營運模式。
因此型車車頭突起,頗似哆啦A夢中胖子阿福(小夫)的臉型,
故此型車被戲稱為「阿福(小夫)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