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5日六福村主題樂園1日遊,
搭上園區的大巴士進入猴區,
多年前友人開自用車進入猴區,
聽說雨刷都被猴子拔掉,
現在要給猴子看,
得要改搭園區的大巴。
這隻坐在電桿上的猴子,
好像在稱大王。
猴子
英文名是Monkey,
是3種類人猿靈長目動物的其中兩種的成員,
這3種類包括新世界猴、舊世界猴和猿。
猴王在電桿上發號司令。
靈長類中很多動物,
我們都稱之為猴,
動物界最高等的類群,
大腦發達,
眼眶朝向前方,
眶間距窄,
手腳的趾(指)分開,
大拇指靈活,
多數能與其他趾(指)對握。
水泥管做成隧道供猴子鑽進鑽出。
猴子有些居住於樹上,
有些則住在草原上。
而新世界猴主要居住在中南美洲,
舊世界猴則住在非洲及亞洲。
一群猴子在空地上嬉戲。
剛出生的猴子會纏著母猴的手腳,
而纏著母猴對於幼猴是重要的,
因為母猴會用牠們的手腳在樹上攀爬,
因此要纏得好,
才不至於在攀爬時跌下。
猴子有較長的童年,
有時長達3年。
當牠們年幼時,
總會跟著牠們的母親。
而母猴也會用尾巴抓著幼猴,
以免牠們走失或出意外。
當猴子長大,
開始會和其他年齡相近的猴子玩耍。
透過一起玩耍,
猴子學習如何過群體生活,
及一些天然技能,
例如攀爬樹木。
不同種的猴子會吃不同的食物,
但主要是水果、植物的葉子、種子、堅果、花、昆蟲、蜘蛛,
動物的蛋或小動物。
雖然多數猴子是素食者,
但其中的狒狒卻會偶然吃肉,
偷走黑猩猩或其他動物的幼獸來吃。
雖然這樣,
狒狒不會像獅子或野狗般,
殘忍的去獵食動物。
中國民間有很多傳說,
例如吃猴腦的故事,
小時候在鄉下常看到有人在廟口,
熬煮猴肉加上中藥,
聽說是上等補品。
石頭一堆做成山丘,
供猴子嬉戲運動。
野生的台灣獼猴在高雄壽山存活百年以上,
最早紀錄是17世紀的荷蘭殖民地圖,
上面顯示它的名字是Apenberg,
就是「山地猿猴」的意思。
在南亞、東亞和非洲西北部現有的19種獼猴中,
台灣獼猴是最不為人知、最瀕危的種類之一。
一隻猴子獨處,
在思考甚麼?
台灣獼猴主要在白天活動,
為群體生活的動物,
食物包含85科300種,
以果實為主,
其他還有昆蟲、甲殼類及軟體動物等,
對於食用植物的部位,
會因季節變化而有所不同。這
4隻猴子應該是一個家庭組織。
台灣獼猴數量多到要另外找生存空間,
代表獼猴保育有成效,
但遊客餵食、破壞農作物的問題,
很讓農民頭痛。
台灣獼猴身手靈活,
野外的生存能力很好,
目前農民雖然在遭受危害時可以申請獵捕,
但又擔心被動物保護團體抗議,
可是牠們的族群又有增加的趨勢,
生存空間逐漸擴大,
與人搶奪食物。
坐累了?
總該起來走動一下。
台灣獼猴缺乏天敵抑制,
原住民狩獵行為受規範,
族群數應有增加;
而森林面積因農墾減少,
增加獼猴下山覓食與人類互動的機會,
種種因素使得人猴衝突常上新聞版面。
池塘可供猴子戲水與飲用。
依據農委會委託東海大學所進行,
「台灣獼猴危害調查評估及處理示範作業模式之建置」報告,
多數認為第一要務是將台灣獼猴從保育類名單移除、開放狩獵,
交由專責、警方獵捕,
另外鼓勵農民捕捉後交由動物醫師進行結紮。
不過降低保育等級,
並不會改變現況。
野生動物保育法第21條:
野生動物有「危害農林作物、家禽、家畜或水產養殖者」,
得予以獵捕或宰殺;
保育類野生動物除情況緊急外,
應先報請主管機關處理,
以主管機關核定之人道方式予以獵捕或宰殺以防治危害。
成群的猴子在道路中央,
大巴到這裡要減速慢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