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8日澎湖3日旅遊活動,
在白沙鄉赤崁村北海遊客服務中心內二樓用過午餐後,
導遊帶我們到澎祖商店大採購後,
接著到通樑村149號保安宮,
多年前第一次到澎湖旅遊也曾經到這裡,
還有一些模糊印象,走過通樑古榕,
進入廟內,雙手向諸神拜拜,祈求保佑平安。
這廟緣起於當地先民由大陸奉祀而來,
在通樑村定居後,神明對於當地的地理、
風水、疾病等問題都能有指示、解決,
成為白沙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
保安宮前兩支很高的紅色旗竿樹立在入口兩旁
通樑古榕,位於保安宮前,樹齡已達300多年,
是澎湖島上相當壯觀的大榕樹,共有數十條支幹,
枝葉繁盛茂密向四方擴展,形成天然的遮陽棚,
綠陰覆蓋660平方公尺,居民為保護枝幹,
將每根枝幹以水泥砌磚包圍起來,
中間走道再以樑柱支撐。
通樑古榕,由來有兩種說法,
清朝康熙年間有商船航經澎湖遇難沉沒,
剩下小榕樹漂流到白沙海岸,
當地區民撿起來種植在保安宮前;
另種說法,為300多年前由一艘貿易船運來的盆景栽種而成,
並無商船遭遇海難的過程,
而這些榕樹歷300多年,成長為壯觀的榕樹群,
現在是白沙著名的觀光景點。
白沙鄉,位於澎湖群島的北端,
早年稱為北山嶼(頂山),有白沙本島、中屯嶼、
鳥嶼、員貝嶼、大倉嶼、目斗嶼、吉貝嶼等7個有人島,
及21個無人島所組成。因島上盛產白色砂砱及細砂,
幾經變遷,乃取名曰白沙。島上居民均於明、清朝時期,
由福建泉州、漳州及金門等地移入,初時在海上捕魚,
遇風浪即就近上岸避風,並利用空閒時間開墾土地耕作,
而慢慢定居下來形成現今之聚落。
白沙鄉,位於澎湖縣馬公市北側,
東南以中正橋與湖西鄉、馬公市相連,
西側以跨海大橋與西嶼鄉相接。
四面環海,海洋資源相當豐富,
白沙本島為鄉公所所在地,是政治、文化中心。
通樑古榕氣根多達100餘條,
生機盎然,聲名遐邇,蔚成一座「榕園」,
周至柔將軍題曰:「榕園」。
周至柔,浙江省臨海縣人,
生於清光緒25年10月28日。
民國11年,畢業於保定軍官學校第8期。
46年任官派臺灣省政府主席。
75年8月,病逝臺北,享年87歲。
榕園樹下有石桌、石椅,
炎炎夏日可以在樹蔭坐下來乘涼聊是非。
保安宮廟口,雕樑畫棟,美不勝收。
保安宮
廟宇建築精美,眾神聖像莊嚴,
神威顯赫,香火鼎盛,合境平安,
各地而來的香客絡繹不絕。
廟口旁商店黃色燈光充滿濃濃的浪漫氣氛,
販售貝殼海產類紀念品,
琳瑯滿目,美不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