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6日上午參加苗栗縣政府活動,走到農委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內(苗栗縣公館鄉館南村261號),另外一棟不小的建築物,抬頭寫上農業博覽館,仍然是不曾看過,就進去瞧瞧吧。

    農村生活文化展示區,是以介紹苗栗地區各族群的農作生活樣貌,展示方式以靜態展示為主,輔以文物及模型的陳列,再加上展廳環境等,呈現苗栗各族群的農村生活文化。從台灣原住民的分佈、苗栗縣各族群的遷移演變過程及分佈情形、傳統建築、農耕特色、客家山歌、節慶祭典、紋面文化及生活飲食等。農村生活文化展示區展示的農村文物,包括風穀機、石磨、水車、農村服飾、八音樂器、杵、臼、弓箭、水缸及農耕生活畫等,包羅萬象。 

    農業推廣展示主題主要以圖表、文字,說明農業改良場藉由講習、教育、訓練及技術諮詢輔導等活動,來示範推廣研究成果,以提昇農民的技術、理念。更廣泛地介紹苗栗區農特產品的行銷與觀光農園。在這裡可以看到苗栗區農特產品的種類、產期、產地、行銷通路、加工產品、觀光農園分佈等。 

               

 農業博覽館外觀,3層樓。 

2013.11.17苗栗特色館 076

 

 農業博覽館內部入口 ,可以看到老式牛車。

2013.11.17苗栗特色館 072

 

 館內柱子前方一隻由稻草編成水牛模樣,造型很逗趣。二樓不做展示,因樓梯口有設柵欄。服務台就在水牛背後。

2013.11.17苗栗特色館 073

 

 農家生活

2013.11.17苗栗特色館 075

 

農作文化傳承,傳統建築之美、大家來聽山歌。展示傳統客家女性服飾,保留文化底蘊融入禮服設計,東西的交會跨越時光與族群。右側有老樂器二胡。

2013.11.17苗栗特色館 067

 

 

 客家風格農舍全景。上谷堂,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談中飧粒粒皆辛苦。苗栗地區客家人以農立業,勤儉樸素,刻苦耐勞,堅韌剛強,開拓創業,團結奮進的「硬頸」精神。上谷堂,應該是文姓的堂號。

2013.11.17苗栗特色館 066

 

 水車(龍骨車)操作,水車最早文字記載源出於東漢,並於唐代發揚光大,唐代農民還廣泛使用各種水車,進行農田灌溉。這年輕人很認真的踩水車,他不是真的人。

2013.11.17苗栗特色館 063

 

 

 風鼓機,這是早期台灣農業社會的生財器具之ㄧ,將飽滿的稻榖和空心的稻穀分離出來。

2013.11.17苗栗特色館 071

  

 

 苗栗縣原住民以泰雅族居多,以居住在泰安鄉居多,其次是賽夏族,居住在南庄鄉為主。

2013.11.17苗栗特色館 065

 

原住民婦女在家中織布,以苧麻為原料、植物染料為主,泰雅族織布是原住民族中最善於織造藝術的族群。 

 

2013.11.17苗栗特色館 064

 

 輪耕與狩獵-山林歲月,在漢人還未深入砍伐,破壞環境時,原住民與環境就處於一個平衡且不影響生態的生活習慣。而打獵原本就是屬於他們的生存方式;況且打獵也是原住民文化的一環。

2013.11.17苗栗特色館 069

 

 

 紋面文化(Tattos),黥面與紋身之習慣在原住民的生活中站了很重要的地位。在台灣的原住民部落中、以泰雅、賽夏、排灣、魯凱、鄒族等及卑南族部落都有黥面及紋身之習俗。而其中以黥面最有名的莫不過於泰雅族、賽夏族等、都是以剌紋臉部為主。

2013.11.17苗栗特色館 07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enshu 的頭像
    wenshu

    wenshu的部落格

    wens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