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2日在南投中興新村以前的台灣省政府訓練團,現在名稱:地方行政研習中心講習5天,在行政大樓1樓圖書館服務台看到12個陶藝品,是變身的12生肖,造型很特殊,拍下來與諸位分享。
變身的12生肖,是趾陶大師許坤揚(坤窯塑陶工作室負責人)的作品,我對陶藝並無深入研究,感覺很美就拍下來與諸位分享,網路上查藝術大師許坤揚資料,在彰化縣鹿港鎮出生,從1972年到埔里定居。曾任:埔里耕藝書會會長、南投縣耕藝藝術協會理事長、南投縣南投堡觀光藝文學會常務監事、南投縣陶藝學會常務監事、台灣陶藝學會理事。現任:南投縣陶藝學會監事、台灣立體諺語文化館負責人,1987年辦第一次個展起,至今已參加過多次聯展,也個展多次。目前設立文化館做長期的主題展。
鼠套上馬身,立顯魁武。
牛有公雞彩身,添增華麗。
虎本雄壯,有了猩猩的骨架,更能來去自如。
兔頭豹身,無異健步如飛。
龍有龜甲護身,更顯長壽。
蛇加上巨蟒豹身,更加猛不可擋。
馬化身蟾蜍,今後水陸兩棲更加活耀。
羊不再溫順,因有螃蟹的武裝。
猴子變身
雞化身螳螂,增添十八般武藝。
狗擁有恐龍變身,猛不可擋。
豬很聰明,有犀牛加身,不再是待宰桌上佳餚。
圖書館複製畫作,何人作品漏拍。
下圖油畫名稱:真情的眼神((A Longing Look),是法國畫家愛德華.朋松(Edouard Debat Ponsan)作品,有濃厚巴比松畫派風格,巴比松畫派的畫家巴比松派(École de Barbizon)是1830年到1840年在法國興起的鄉村風景畫派。因該畫派的主要畫家都住在巴黎南郊約65公里的楓丹白露森林(Fontainebleau Forest)附近的巴比松村,故1840年後這些畫家的作品被合稱為「巴比松派」。巴比松派的主要畫家是強調科學風景畫法,是法國浪漫主義畫派轉向寫實與現代主義的一個起點。過去法國藝術界對風景畫的評價都很低,認為畫風景畫的畫家是比較不引人注目,也不值得注意的,但巴比松派的作品使世人被鄉村中的優雅感動,同時也因當時巴黎和歐洲都飽受戰亂,人心思慕隱居生活,所以巴比松派成功地為風景畫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為印象派自1860年起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作品中表現一對年輕農村青年情侶含蓄戀情,當日陽光和煦且風和日麗,由綠草如茵的草地與盛開的野花不難推測為春夏交替之際,牛隻悠閒的在草原原吃草,一對穿著樸素的情侶正在享受這悠閒的一刻,只見那位年輕女孩羞答答的低頭編織毛線,眼睛不太敢正是男孩,而男孩甚麼也不做,只是舒服的趴在草地上,滿臉笑意的直視那令他心動的女孩美麗臉龐,溫馨且含蓄的情感,流動在整個溫暖花開的季節。這幅畫作複製品在地方行政研習中心行政大樓1樓圖書館內。
下圖畫作名稱:在河流木筏上捕魚(Catching Fish on a River),挪威畫家強恩 伊肯納斯(Jahn Ekenaes)擅長風俗畫,在1847年出生於挪威的Christiania,他曾經在挪威、丹麥哥本哈根及德國慕尼黑作畫,慕尼黑美術館就有他的畫作:捕鱒魚。此畫是他1892年在慕尼黑完成之作品,畫中的老者帶著兩位年輕的子女同去捕魚,他們完全無視於周遭山水如畫,只是聚精入神的注視即將上網的魚兒,作者將老少三人融入大自然享受捕魚樂的神態,背景的山水與前景捕魚的人物構成一幅愉悅的風俗畫,作者精湛的繪畫技巧成功的將捕魚者的心境傳染給觀賞者,使我們也分享這份期盼魚兒上網的緊張時刻,尤其那斑剝的木筏與捕魚器材的寫實描繪,史的這幅作品更引人入勝。這幅畫作複製品在地方行政研習中心行政大樓1樓圖書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