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閃閃、瑞氣千條;

順我者生、逆我者亡。

當您看到這標題,一定會覺得狐疑,

是甚麼碗糕ㄚ?且待細說分明。 

     2013年10月22日

在中興新村公務人力培訓中心講習,

無意間在行政大樓3樓發現

地方治理研究中心有展示布袋戲偶,

問管理員(替代役年輕人)可以進去參觀、照相嗎?

他很爽朗的答覆我可以,

我就不客氣的拿相機到裡面拍拍拍,

因為布袋戲在我心裡曾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布袋戲,

又稱作布袋木偶戲、手操傀儡戲、

手袋傀儡戲、掌中戲、小籠、指花戲,

是起源於17世紀中國福建泉州

主要在福建泉州、漳州、

廣東潮州臺灣等地流傳。 

   所使用的戲偶,

除了頭部、手掌及腳是木雕外,

身體軀幹和四肢都是布縫製的,

形狀四四方方,很像一個方形布袋。

早期演出時,所使用較簡易的戲台,

形狀像大型布袋。

演完戲,

全部的戲偶都可放進一個大布袋裡,

可輕便搬運。

演戲時,為便於整理、使用,

演師隨手將使用過的戲偶投進掛在

表演戲台下一個用布縫製的袋子裡。 

   布袋戲以台灣的發展最為蓬勃,

布袋戲在台灣所扮演的角色,

與宗教信仰、天地神人關係、經濟時令、

文化價值的傳承與維繫既定

社會階層的穩定性有相當緊密的關聯性。 

   1970年代,

我還是鄉下地方的小朋友,

家裡也沒有電視、電動玩具,

更沒有電視遊樂器,

小小村落只有雜貨店為了吸引客人,

在店門口放上電視給村民看,

當時假日中午1點到1點半,

黃俊雄布袋戲開始在電視上演出,

幾乎是全民運動。

金光閃閃、瑞氣千條;

順我者生、逆我者亡,

這兩句話是最常聽到。 

   黃俊雄團隊的雲州大儒俠,

史艷文與藏鏡人經常大戰三百回合,

壞人戰敗了,

就會往深山裡邀請有蓋世武功的先覺出來助陣,

出場就是金光閃閃、瑞氣千條;

或是說順我者生、逆我者亡。

這兩句話,學校老師沒有教,我們都會背。

甚至有學校老師月考問

誰是我們的民族英雄,

有同學答案是史艷文。

    小時候,

耳熟能詳的布袋戲人物,

除了史艷文,他老婆劉瑄姑,

史艷文的舅子劉三,

怪老子、一齒、二齒、爪耙子真假仙,

大壞蛋藏鏡人等等。

當時看布袋戲幾乎全民運動,

還驚動中央出面干涉,曾被停播,

後來經妥協改用國語播出,

說國語的布袋戲就毫無

台灣地方文化特色,

演變成沒人愛看了。

   

 地方治理研究中心位於中興新村公務人力培訓中心內

集集 001

 

 雲林布袋戲館  

集集 044

 

 項羽、趙子龍 

集集 002

 

 布袋戲所使用之兵器刀、斧都有。

集集 003

 

 小旦葛明霞等

集集 004

 

 丑、縣官等 

集集 005

 

  觀賞黃俊雄布袋戲

是多數台灣人共同的回憶,

透過電視頻道播映不但使黃俊雄「轟動武林,驚動萬教」,

也使布袋戲藝術成為台灣最重要的傳統文化。

集集 006

 

 黃俊雄的布袋戲,

是台灣本土的重要象徵,

甚至是台灣文化的代表。

集集 007

 

 1970(民國59)年3月2日

黃俊雄首創將布袋戲搬到電視上表演,

他將布偶尺寸加大,強調眼部的神氣,

以流行歌曲取代傳統的鑼鼓,

改編其父親黃海岱的忠孝節義傳

成為自己的首部作品雲州大儒俠—史艷文。 

集集 008

 

 雲州大儒俠—史艷文

台視播出後轟動全台灣,

造成萬人空巷,連續演出583集,

創下當年台灣電視節目最高收視率97%。

1974年6月25日,

遭政府以妨礙農工作息為由禁播,

在今天看簡直莫名其妙,

會造成抗議事件。 

集集 009

 

 1980年代後,

黃俊雄之子黃強華黃文擇

繼承衣缽組成大霹靂節目錄製公司

霹靂布袋戲搶攻錄影帶市場;

1995年大霹靂成立霹靂衛星電視台主播電視布袋戲。  

集集 010

 

 黃俊雄與西卿之子黃文耀則成立大天宇,

三立台推出天宇布袋戲,

黃俊雄則與小兒子黃立綱、么女黃鳳儀

共同經營金光布袋戲,

繼續活躍於電視布袋戲市場。 

集集 011

 

 北部布袋戲名人李天祿(1910年-1998年),

台北人,知名布袋戲操偶藝師,

李天祿8歲學習該項才藝,

1930(民國19)年入贅陳家,

並隨後於1932年自立亦宛然劇團。 

集集 012

  

1980年代

法籍學生班任旅專程

來台與李天祿學習布袋戲,

時間長達5年。

學成後,

班任旅將其所學傳至

法國並成立小宛然劇團,

李天祿也因此受邀於法國偶戲界,

多次於巴黎市政廳開班授課,

並獲得法國最高獎章騎士榮譽勳章

約在同時,

台灣開始重新重視布袋戲,

不過因為外來娛樂過多,

並沒有多少助益。

集集 025

 1990年代

李天祿獲得民族藝術薪傳獎等獎項,

也因此稍有知名度,

讓他以耆老之齡參與如:

悲情城市戲夢人生戀戀風塵等電影演出。

其中戲夢人生是以他的生平作為題裁。

集集 026

 

 1945年,

政府初期對布袋戲並沒有任何限制,

加上戰爭過後的恢復經濟,

李天祿與其他知名布袋戲劇團相同,

成為台灣最主要娛樂。 

集集 027

 

 李天祿以京戲為底本,

再參考漳州楊勝布袋戲

京劇唱腔與身段,

創造出外江戲

而因其該戲碼

,有著新鮮的京戲鑼鼓,

很受當時民眾歡迎,

這階段為李天祿的事業高峰。 

集集 028

 

 1962(民國51)年

當時台灣電視公司播出

李天祿亦宛然掌中劇團三國志影片,

這是布袋戲首度登上電視。

但因傳統布袋戲不適合無線電視,

不如預期轟動。  

集集 029

 

1970(民國59)年3月12日

黃俊雄率領的真五洲劇團將本來於戲院上映的,

內台戲雲州大儒俠-史艷文台視演出。

因音樂新穎,口白典雅,

加上劇情緊湊與聲光效果驚人,

在4年連演583集中,

曾締造97%的超高收視率。

集集 030

 

政府有段時間以禁用方言等

理由刻意打壓布袋戲,

除了電視布袋戲獨樹一格外,

傳統布袋戲於1970年代迅速沒落。

集集 031

 

1988(民國77)年

台北市士林區平等國小的老師紀淑玲

因參加臺大西田社的掌中戲研習,

結識布袋戲演師李天祿。

紀老師驚豔於傳統布袋戲的精緻典雅,

因老師傅的熱情,

激起她布袋戲傳承的使命感,

嘗試把布袋戲帶到平等國小。

集集 032

 

 由施慧珍老師指導,

並邀請亦宛然李天祿、陳錫煌

李傳燦父子擔任前場師傅,

李順發等擔任後場師傅,

並召募學生團員,

由李天祿老師傅以巧手宛然之義號名為巧宛然,

於是臺北市第一個兒童掌中劇團巧宛然正式成立,

開啟掌中戲傳承的新頁。

集集 03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ns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