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學校,位於金門縣西南方靠海之前水頭村,早期因金水村鄉人多往南洋開採石油,造成移民之風潮,在民國初年,早期離家背景的鄉僑陸續回到鄉里,此時村中之大事,以金水學校的籌建最為鄉里所視。經過族人的奔走成立,最初借用黃氏大宗祠為校舍。1921年3月10日學校成立,校名為金水學校。由於學生數日增,乃發動南洋鄉親捐獻,並擇中界南邊一地興建,並在其周邊也陸續有洋樓的興建,使得水頭地區中界南邊自成一洋樓區,其中又以「得月樓」為代表。
1930年奠基興建校舍,翌年2月新校舍落成,校名仍定名金水學校,早期學校經費之來源以僑匯為主要之來源,二次大戰,日軍來時前夕,原回鄉里之華僑紛紛避走,回歸僑居地,且僑匯中斷,金水小學停辦。一度被日軍徵收為野戰醫院。1950年,我國軍駐金,為求教育普及,設立一村一校,金水小學乃復校,並改「金水小學」為「金水國民學校」,由私立小學而為公立國民學校,並實施義務教育。
自國軍駐金,1968年8月為配合全國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更金水國民學校為「金水國民小學」。1974年8月全縣國小裁併,「金水國民小學」裁轍,並成為賢庵國民小學金水分校。在裁為金水分校時學生數尚有近300人。1976年8月金水分校改隸為古城國民小學金水分校。並增附設幼稚班,往學前教育紮根,召收四足歲暨五足歲學齡前兒童。並在今「得月樓」為幼稚班教室上課。1982年金水分校於原校舍旁新建普通教室三間暨專科教室一間,部分學生移至新教室上課,1983年復因金水村人口外流嚴重,金水分校學生人數銳減,是將金水分校裁改為分班,僅留置幼稚班及1至4年級學生在金水分班原址上課,五、六年級學生須至校本部-古城國小上課。1986年7月復將金水分班國小部學生併入校本部,僅在原址( 新教室 )保留幼稚班訖今。金水小學由無至有,並由繁至廢校。學生由設校之初有五百多人;至今僅留幼稚班20人。由金水學校,見證其繁華與沒落的過程。
得月樓,主人為黃輝煌先生,在印尼經商致富後所蓋的洋樓,於1931年所興建,後因海盜猖獗,為顧及安全,而於1933年加以建構防禦槍樓–得月樓,並有地下坑道可通往主屋洋樓,在當時得月樓為水頭村最高的建築物。本展館以黃輝煌先生僑居的印尼群島,簡介華人在印尼的發展歷程,及其於當地所受到的文化衝擊,可分為5個部分:
1.得月樓與假樓
2.黃輝煌事蹟
3.印尼群島與華僑的簡介
4.金僑事蹟
5.土生華人的地位及文化
金水學校
金水學校 金門縣金城鎮
金水學校 禮堂
金水學校 側面
金水學校
得月樓
得月樓
得月樓 二、三樓有槍口,抵禦海盜專用。
得月樓
得月樓 三陽 開泰
得月樓
得月樓 存德藥房自1832年開始營業至今
得月樓 娘惹服裝
得月樓
得月樓 菜
得月樓 翠英書院 海外華人教育的建立
得月樓:
長相思
長相思,閨怨深,
夫戍邊關絕書音,
倚欄干,淚滿襟,
帷中隻影單,美夢無處尋,
對鏡憐瘦影,最苦閨中心。
得月樓:
閨怨
寂寞深閨又一年,
春花秋月不成眠,
庭園荒蕪飄零盡,
春夢迢迢到客邊。
得月樓
洋客苦
別鄉離井最然腸,
野店荒村當賤庸,
鏡破梅妝辛苦甚,
隴頭雲海只為窮。
得月樓 廚房
金水學校前
金水學校附近
金水學校附近
得月樓 紫雲衍派
得月樓附近
得月樓附近
得月樓市場
金門機場,要上飛機回台灣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