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2019年7月6日,
由綠島搭乘遊艇返回台灣本島,
下午4點多,
乘著藍天、白雲,
這麼一個美好的天氣,
我們來到加路蘭遊憩區。
加路蘭
是在台東縣卑南溪南岸
東河鄉的阿美族瓦灣社分支出去的部落,
阿美族語稱為kararuan,
內政部統一譯音為jialulan,
意即洗頭髮之處。
傳說因為附近的小溪
富含黏土礦物,
洗髮之後能讓頭髮潤澤亮麗而得名,
也因此成為該社的名稱成為加路蘭。
加路蘭遊憩區大片平地
原為空軍建設志航基地機場時的廢棄土堆放區,
後由東管處經多次規劃整理後,
成為現在的加路蘭遊憩區。
加路蘭
擁有一大片寬廣的草坪、
休憩涼亭、解說站及觀景台,
提供東海岸旅遊人士的最佳休息站。
這裡美麗的海岸景觀
與獨樹一格的裝置藝術,
成為台東旅遊者熱門的拍照景點。
遊客可在海邊散步聽浪聲、吹海風,
一邊迎著和煦陽光渡過悠閒時光,
自然景色秀麗,臨界山海之間,
白天風光壯麗視野遼闊,
傍晚彩霞滿天涼風徐徐,
夜間可以無光害的賞星、觀月、聽濤。
在這塊綠地上,
有28座的大型木造藝術品
與我們相會 。
在這裡除了有自然美景外,
區內也有不少由漂流木
所組成的裝置藝術作品,
其中有魚矗立在海邊,
取名為我的好朋友的裝置藝術佳作。
休憩涼亭中的裝飾
也可見漂流木的蹤影,
讓加路蘭成為最美的藝文海岸遊憩區。
海岸邊的加路蘭遊憩區
種植許多各式不同的植栽,
選取以當地原生植栽和耐旱植栽為主,
有玉蘭、文殊蘭、翠玉龍舌蘭、瓊麻等。
加路蘭休憩區鄰近小野柳風景區,
因此延續著綺麗的風化、海蝕景觀,
奇形礁岩星羅分佈,
海岸線條紋路特殊。
加路蘭遊憩區
腹地相當廣大,
無視覺障礙,
草地柔軟,
如今已成為東海岸必遊之地。
我們苗栗縣退休警察協會
2024年11月6日起台東3日遊,
第二天(7日)下午兩點多,
來到台東縣東河鄉的
加路蘭遊憩區。
2019年7月6日曾經來過一次。
在地景藝術小山丘合照,
曾經到此一遊。
更多的同事聚集過來。
地景藝術名稱:月亮住在海裡,
位於加路蘭遊憩區,
作者:伊祐 噶照
透過回收廢鋼筋,
纏繞、牽引、結構出如月光從海平線昇起,
向著島嶼邊緣,
在海面上灑落粼粼流動起伏的波光大道,
人、島嶼、月亮與海洋的細密關係,
是阿美族人尋找物質與精神蛋白質的冰箱。
作品名稱:艷陽下的綻放,
作者:饒愛琴,
加路蘭,
一片空曠的海濱草原,
可以遠眺海岸山脈與都蘭灣,
連綿交會的壯闊景致,
這裡是東海岸山海走廊的南端入口,
景緻絕美但風勢強勁,
因此作物樹木難以生長,
夏季常是烈日曝曬。
藝術家為在這裡等候公車的部落族人與旅人,
創作這件作品在艷陽下綻放,
陪伴旅人呼吸著土地的芬芳,
及春雨夏浪秋颱冬風四季的養份。
作品名稱:旅人的眼睛
創作者:達比烏蘭 古勒勒
創作理念:
千年萬載…
日夜星辰、四季交替流轉無數個日子…
自然萬物與人們在山海間相依相存
豐饒大地承載多少生命誕生的喜悅
也默然陪伴其離去歸於塵土與洋流
歲月陶冶雄偉瑰麗東海岸…
孕育延續南島民族文化,
每趟旅程的過客無一不被她的美震懾
生命的流動與更迭,
於此駐足…停滯…凝視…想望…,
把那刻骨撼動心靈的邂逅…
在一次次的相視中深藏。
這是東海岸最美的眼睛,
在山海間仰望日夜星辰,四季流轉,
感受自然萬物與人們相依相存。
迷你版的藝術作品。
與上記作品略有雷同。
木塊堆疊起來,
也是藝術作品。
這塊平原一望無際。
我們理事長夫妻在這裡留影。
整排的鐵條上端,
套上一塊石頭,
這樣也是藝術作品。
爬上高處,
可以登高望遠。
由側面看,
感覺就完全不同。
來這裡的遊客,
多半是搭乘遊覽車。
在海風摧殘下,
草原還能長得很茂盛。
遊客對於這個大草原,
應該是會嘆為觀止。
白色海浪一波波往海岸衝擊。
海岸旁有豎立黃色交通錐,
提醒遊客不要下水。
石頭堆砌成排,
藝術作品?看不懂。
圓形坑洞也是藝術創作。
應該是由志航基地起飛的軍機,
到海岸線就左轉往北,
應該是要飛往台北。
走累了,
這裡有木造椅子可以坐下來。
花東縱谷山脈
就在眼前不遠處。
強勁的海風,
樹葉整個變形。
人行步道鋪上地磚,
不會難走。
海景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