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軟腳蝦健行隊
2024年12月31日
赴桃園市攀登虎頭山,
走過數個山頭三角點,
13:35來到忠烈祠步道。
商店外牆掛上
中英短文:
No Worries Cafe
喝的是調酒,品的是人生。
快樂和我們分享
您的故事哦。
御祈禱頒布所
日本傳統的祈福用品,
在日本新年期間人們會去神社
請奉破魔矢以此祈求新年的好運與吉祥,
通常會安奉在家中的神龕或凹間等清靜之處。
門口掛著營業中。
頭頂掛滿木質日本祈願牌,
考生祈願高分錄取,
夫妻家庭生活美滿等等。
御朱印
在參拜神社或寺院後,
參拜者向神社或寺院供奉
少量金額的錢幣(通常為300-500日圓),
即可獲得神社或寺院方面人員
在參拜者所提供的御朱印
帳上書寫並蓋章的參拜憑證。
奉拜桃園神社
緣結祈願所
良緣達成
心願成就
白色燈籠
日本人喜歡黑色和白色,
白色代表著純潔和神聖,
所以在日本人的家門口、商店裡,
都會懸掛白燈籠。
食樸
應該是日本料理店,
門口掛著營業中。
日式跨年,
敲108響的“除夜の鐘”。
日據時期,
桃園郡郡守宮野為長
在1936(民國25)年為配合臺灣總督府
普及神道教而興建桃園神社。
設計與監造為桃園郡役所庶務系吏春田直信,
櫻井重夫選擇興建地點為桃園虎頭山,
1938(民國27)年6月10日落成。
狛犬
形似獅子及犬的日本的幻想生物。
置於神社、寺院入口的兩側或本殿。
左右原有的狛犬被破壞,
於1980(民國69)年,
換成廣式的石獅子。
銅馬
日本神社內的銅馬,
為神社內神明在人間與
神域往返的主要坐騎。
約在1950(民國39)年代末失蹤,
到1982年才由民生報記者
在桃園縣一處雜院找回。
銅馬身上原有菊花徽章,
被用強酸侵蝕。
忠烈祠
面積佔地一萬七千餘平方公尺,
半邊倚山,分為三進。
入口名稱最早題作桃園神社,
1946(民國35)年6月改為忠烈祠時,
曾題作新竹縣忠烈祠。
日本神社建築中的「中門」,
一般又稱為「神門」,
指的是通往神社「本殿」前方的樓門。
忠烈祠
為奉祀為國奉獻英靈之場所,
且由政府負責管理、維護,
桃園神社
為全臺灣保存日本建築工法
最完善的神社建築。
從山腳下經稱為「急石段」的石階而上,
第一進是種植鐵杉與樹立石燈籠的綠地。
第二進是神社四周圍牆內。
原先的入口鳥居是雙橫雙直型,
我政府光復台灣後,
拆除上端橫梁成為雙十字形狀。
該鳥居是由1930年代,
桃園最大的陳合發商店所捐獻。
桌上擺放鮮花祭拜先烈神位。
第三進是本殿,
日據時期,
祭祀北白川宮能久親王、
開拓三神、日本天皇等。
現在祭祀龍潭抗日之役、
陸軍青河七號演習等殉難軍民的集體牌位,
因公殉職者個人牌位。
檜木製建築神社
帶著濃厚的日式風情,
一路沿著參道,
拜訪鳥居、水手社、神社,
接著到本殿、拜殿,
整體路線規劃相當完善。
萬古綱常
中華民國四十八年青年節立
縣長張芳燮(1957-1960)。
手水舍
提供前來參拜的人們,
先進行洗手、漱口等
象徵洗淨參拜者身心靈的動作,
以表示對於神社內神明的尊敬,
之後才可步行至「拜殿」前祭拜的場所。
正確的使用方式如下:
1.首先用右手取木杓舀一盆水,然後用水清洗左手。
2.接下來換左手拿杓取水,清洗右手。
3.再將杓柄換至右手,將水倒進左手中,用左手的水漱口,不需要喝,可以將水吐掉。
4.再洗一次左手,用杓內的的殘水洗一下杓柄,把木杓歸還原位。
1987(民國76)年重修時,
桃園縣長徐鴻志撰寫的碑文,
記載桃園神社修繕工程始末。
文中寫道,
當時學者提出保留的理由
是「其建築特色是仿唐的」,
但以仿唐的建築特色
為理由而保護日本神社,
中間總有令人說不出的違和感。
燈籠掛滿頭頂上,
紅色代表我們喜歡的顏色,
白色代表日本人喜歡的顏色。
在紅白燈籠下留影紀念。
階梯也掛滿紅白顏色燈籠,
充滿了喜氣。
十一把紅白顏色紙洋傘
堆砌在一起。
14:50我們離開桃園忠烈祠,
經過老人文康中心。
虎頭山公園種植很多花草,
百花爭艷。
虎頭山公園
縣長吳志揚題字
吳志揚
綽號「五隻羊」,
桃園市中壢區月眉里人,
其家族在桃園之勢力龐大,
曾代表國民黨當選立法委員及
擔任末代桃園縣長。
14:53經過奧爾森林學堂前,
內部有許多休閒、遊樂設施,
我們只有路過,
沒有進去參訪。
14:54經過一條短隧道。
停車場路旁有一巨大地景藝術,
不知道屬於哪種鳥類。
15:01我們的遊覽車到了,
即將要上車回苗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