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2我們經過跨越景美溪的橋樑,
在高速公路橋下。
景美溪曾經是晚清北臺灣的經濟命脈,
同時也是景美、木柵兩區住民
日常中生活不可或缺的資源。
淡蘭步道往前,
在國道五號橋下前進。
石碇區乃淡蘭古道上的樞紐,
也是陸路與水路的交通重點。
路旁有隻很孤單的浪貓,
有愛心人士放貓飼料,
讓牠可以有一頓飽。
石碇過去曾因
有煤礦可以開採而繁榮過,
如今轉型靠觀光發展
成為新北市假日休閒秘境。
直走應該是另條步道,
我們沒有走上去,
僅在這裡留影紀念。
過去坪林、平溪、深坑等地
茶商均將茶葉送到石碇交易,
成為茶葉與貨物的集散地,
商業與文化快速發展。
左側有座涼亭,
我們只有路過,
沒有在這裡休息。
數位山友在小橋流水旁合照。
換我在這裡留影。
石碇溪河水很乾淨,
沒有起白色泡沫,
上游應該是沒有工廠排放廢水。
在樹蔭底下,
而且是平路,
走起來輕鬆愉快。
路過歷經十多年完工的
五號(蔣渭水)國道橋下,
一根根粗壯巨大的橋墩
像巨人般仰之彌高,
想當年工程之浩大艱鉅。
採用高架橋樑,
對於平地影響程度明顯減少。
道路交叉口有標示,
吸引觀光客常來必要的小手段。
路過橋樑。
魏老師及山友們合照。
遠處的山頭,
有的登山隊看到山頭就是要爬,
我們這隊軟腳蝦是出來健行的,
不是要主攻高山的。
這欉花開得正燦爛。
河床奇岩巨石交錯,
河畔一旁是新式洋房林立,
另一側則是矮房老厝,
兩側形成有趣對比。
華梵大學往前走,
可能位處深山內,
不曾去過。
石碇街上過去沒有很多的橋樑,
居民往來都從河床中的石頭上跨越到對岸,
跨越方式像是舊式房屋的
大門石質門檻戶碇,因而得名。
我們在河床底下走,
有經整理過的步道,
可以通行。
兩隻黑頭番鴨在河邊戲水。
牠可能不知道自己長大後,
會變成人類桌上美食-薑母鴨。
幫鴨鵝們自述:
還有機會在這裡玩水,
就要盡情的玩吧。
石碇溪在村莊內通過,
可能平地面積太窄,
河畔以高架的人行步道。
在台灣各地很多河流都遭到汙染,
在這裡似乎沒有聞到刺鼻的臭味,
好像走入遭到隔絕的人間仙境。
我們經過石碇國民小學外牆。
兩棵老樹矗立在步道上,
通道為它轉個彎,
很多工程都是砍樹。
石碇國小教室外牆
彩繪淡蘭古道,
多吸引遊客來觀光。
將要通過綠色小橋。
在石碇老街看到的,
除了橋樑之外,還是橋樑。
在親山步道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