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軟腳蝦健行隊
2024年4月11日上午來到基隆,
走過濱海大道、海興步道、情人湖,
接著是基隆塔,
看到大觀音像就近在眼前。
來基隆多次,
一定會看到山頭的大觀音像,
心裡常想哪天可以上去看看?
我們在基隆塔看,
大觀音像就在眼前了。
大觀音面對基隆港,
看著芸芸眾生,
正是觀世音菩薩慈航普渡的心腸。
在觀音像的兩側,
有兩頭巨大的金獅坐鎮,
十分祥和莊嚴。
大觀音像,
由青年藝術家李治輔先生塑造,
為基隆市最具代表性的景觀,
水泥質料,上白漆,
就是純淨的白衣大士。
夜晚時分,
神像的眉心及胸前亮著燈光,
海上的船隻可以看到。
大觀音像站在山頂,
至高無上的精神象徵,
那是宗教的慈愛化身,
慈航普渡,救苦救難。
1999(民國88)年度起,
禪院陸續恭建石雕十八羅漢。
十八羅漢每尊高七尺六,
圍立在大佛聖像邊。
每尊表情、動作都不一樣,十分生動。
大觀音像
在1967(民國56)年9月破土開工,
1968(民國57)年9月成立
大佛禪院財團法人組織,
1969(民國58)年10月30日開光揭幕。
從此,台灣最大的觀世音菩薩現身了。
由平安門可以進入佛像內部,
共分為五樓層,內部有專人看守。
牆上有觀世音大佛灑淨水浮雕。
佛像內分為五樓層,
並開放民眾登上佛眼位置,
以鳥瞰基隆全景。
每個樓層空間不大,
牆上都有觀音大士浮雕。
由圓形窗口可以鳥瞰
基隆港郵輪及長榮酒店。
多位佛像
雙手合十為全民祈福。
不同窗口看到的角落各異,
這裡看到角落涼亭。
觀世音菩薩旁有
光明燈點亮人間。
觀世音菩薩
向人間灑淨水,
淨化社會人心。
爬上第5樓,
到此為止。
基隆港全景盡收眼底。
基隆港的橋式起重機
忙著吊貨櫃上(下)船。
基隆塔就在眼前。
角落有座涼亭
可以乘涼休息。
四大天王為:
(一)東方持國天王:身白色,穿甲戴胄,左手把刀,右手執鞘;
(二)南方增長天王:身青色,穿甲戴胄,持寶劍;
(三)西方廣目天王:身紅色,穿甲戴胄,左手執鞘,右手把赤索;
(四)北方多聞天王:身金色,金甲冑,左手執寶塔,右手執三叉戟,腳踏三夜叉鬼。
佛教的四大天王漢化,
形成中國羅漢堂中的四大金剛,
成為風調雨順的化身。
發大悲心放無量光遍照娑婆世界
現千妙手拔一切苦常臨浩瀚汪洋
大佛禪院用來禮讚大觀音像。
大觀音像的後方,
則是唐代風格莊嚴宏麗的佛寺,
分成前殿和後殿。
大佛禪寺採唐代佛教寺院建造,樓高四層,
內有大雄寶殿、圓通寶殿、佛教講堂、
彌勒殿、觀音殿、琉璃殿、功德堂及禪房等,
美輪美奐,雄偉壯觀,可供觀覽及參拜。
會客室及服務台。
頭頂掛滿紅色燈籠,
寫有佛字。
佛堂內不可以燃香。
玻璃櫃內都是觀音佛像。
臥佛聖殿入口處
釋迦牟尼佛
在拘屍那揭羅國收了最後一個弟子善賢之後,
便「入寂滅樂,於雙樹間北首而臥」。
人參悲戚,感嘆大覺世尊將寂滅,眾生福盡。
釋迦牟尼佛便「右脅臥獅子床」安慰大家。
這情景便是後來的臥佛形象。
正好有信徒在這裡做法事。
樓梯旁有大鐘樓。
鐘樓得用大槌撞擊,
聲音宏亮。
彌勒佛像
夕梵、晨鐘
大牌樓。
十八羅漢
十八羅漢
靜以修身
儉以養福
中正公園遊客中心
群賢閣會館
1950年基隆委託行興起
來自各地的舶來品陳列在壅擠的小店
一位老先生用粵語述說當年故事
想著一位委託行的女孩
想著基隆綿綿的細雨
室內像是咖啡館
電梯口上方懸掛一幅百孝經
百貨商行陳列好多代售商品
我們在這裡等候遊覽車,
準備要上車回苗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