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0日
赴嘉義縣太保市故宮大道888號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
參加2023第五屆故宮南院馬拉松路跑。
近中午結束,
順便進入故宮院區內參觀,
準備要掏錢購買門票,
服務人員看我穿運動服,
問我是否參加馬拉松路跑?
說憑路跑名條可免購買入場券,
隨即走回車上拿名條換門票。
哈奴曼
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的神猴,
擁有四張臉和八隻手,
與羅剎惡魔羅波那大戰,
解救阿約提亞國王子羅摩之妻悉多。
根據對哈努曼的研究而聞名的
美國學者菲利普·魯根多夫(Philip Lutgendorf)的說法,
在伊斯蘭統治到達印度次大陸之後,
出現對哈努曼的崇拜。
胡適認為西遊記的孫悟空原型就是取自哈奴曼,
哈奴曼與孫悟空皆是為猴界之英雄,
其手段在於斬妖除魔。
印度史詩「羅摩衍那」3D動畫影片
邀兩度入圍金鐘獎導演劉育樹製作,
講述羅摩王子為拯救妻子及正義,
與猴神哈奴曼及弟弟羅什曼合作
對抗魔王羅波那的精采冒險故事,
所以哈奴曼獲選為故宮南院吉祥物。
聖誕節將到,
室內門口擺放聖誕樹。
大門口有白色巨獸,
看不懂是甚麼,
功能應該是鎮守故宮南院的平安順利。
故宮南院屬於新式建築,
室內樓梯也搞創意。
服務人員要我從三樓開始看,
再逐層下來,爬樓梯上樓。
故宮南院人氣國寶展歲末換展,
2023年11月7日起展出清代3幅國寶級月令圖,
畫中描繪北方宮廷秋冬生活。
故宮南院搭配展出宮廷擺設器物,
包括人氣展件翠玉白菜,
展期至2024年1月23日。
人氣國寶展歲末換展,
展出3幅清代宮廷繪畫月令圖、翠玉白菜、
西周早期作冊大方鼎、北宋汝窯青瓷水仙盆、
明永樂剔紅花卉長頸瓶以及
清雕核桃殼花籃等賞玩或室內陳設器,
讓民眾體驗宮廷生活的典雅氛圍。
佛陀形影—院藏亞洲佛教藝術之美
為故宮南院開館以來的佛教藝術常設展,
佛教經典約每三個月換檔一次,
造像、器物類展件不定期更換部分展件。
亞洲織品展
以故宮南院獨樹一格的
院藏織品服飾文物規劃常設展,
精選各區域織品菁華,
呈現亞洲多元文化,
提供教育、鑑賞及體驗的展覽。
本展出分為四單元,
焦點展件─生生不息
全面分析經典織品的特色,
進一步詮釋它的文化意涵;
認識織品
從纖維材料、織染技法、裝飾紋樣、
服飾剪裁等方面解構織品染織工藝,
讓織品賞析更淺顯易懂。
區域風情
介紹包括東北亞、東南亞、南亞、
中西亞等各地精湛的織品服飾,
期待能體驗不同地域風格的文化櫥窗;
「婚慶盛裝」透過亞洲各地結婚禮服的展示,
理解服飾背後的禮俗文化,
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祝願。
明朝代宗年號景泰,
景泰時期燒造的掐絲琺瑯,
受到晚明鑑賞家推崇,
而有景泰藍的俗名,
在拍賣市場上曾出現超過4億台幣高價。
故宮珍藏1,500餘件景泰藍,
本次精選140組件在
故宮南院「謎樣景泰藍」特展登場,
其中103件是故宮首次展出。
明代祭祀皆用瓷,
色彩與圖像規定明確。
明世宗年號嘉靖,
以庶出身分即位,
更加落實禮制,
以創造強化其正統性。
嘉靖朝以青、黃、紅、白
單色釉的碗、碟、盤、甕來
祭祀天地日月及四方神祇,
釉彩均勻純淨,色調一致,
製作技術精良。
嘉靖皇帝跳過弘治、正德兩朝,
直接仿製成化時期的五彩瓷花樣,
營造傳承的正統性;
青花瓷繪製題材以龍紋為尊,
朝天鼻憨厚表情搭配細瘦龍身,頗有趣味;
修仙永壽、三羊開泰、嬰戲、魚藻等吉祥寓意圖樣,
則顯現他對道教的信仰與長生追求。
晚明彩釉瓷器及祥瑞圖案蔚為風潮,
同時多彩的景泰藍也蓬勃發展。
景泰藍又稱掐絲琺瑯,
是指在金屬胎上以金屬絲勾勒圖樣,
再反覆填燒琺瑯釉,
打磨成作品的工藝技法。
明代宗景泰時期燒造的掐絲琺瑯,
受到晚明鑑賞家推崇。
花樣何處來展
以3個單元、200件故宮藏品,
呈現國家禮制及皇帝個人偏好,
對於瓷器製作的影響。
明朝對於國家祭祀與皇室象徵的
色彩與圖像規定明確。
年號嘉靖(1522-1566)年間的
世宗朱厚熜以旁支即位,
更嚴加落實,以宣示正統。
故宮所藏嘉靖時期單色釉及龍紋瓷器,
除呈現尊天敬祖與皇室尊榮的思維,
也顯示釉彩的創新與設計的變化。
此時期的五彩瓷器燒造,
仿製成化時期(1464-1487)的花色與樣式,
可見刻意營造嫡系傳承的端倪。
皇宮用瓷上出現大量修仙永壽的紋飾,
源自嘉靖皇帝個人虔誠的道教信仰,
使得祥瑞寓意的圖案蔚為風潮。
明代禮制規定,祭器用瓷。
嘉靖朝祭祀天地日月及四方神祇,
分別用藍、黃、紅、白等單色釉祭器,
釉彩均勻純淨,色調一致。
明代宮廷燒造瓷器,
先制定式樣與數量,
再由景德鎮官窯照樣製作。
嘉靖彩瓷紅、綠、黃、紫諸色互見,
部分大片濃烈對比,
部分細瑣五彩繽紛,數量之多,前世罕見。
明朝嘉靖皇帝崇尚道教,
好求仙長生之術,
不斷修壇設醮,
所造青花瓷大量湧現八卦、
靈芝、龜鶴、八仙人物等裝飾題材,
器面紋飾隨運筆之精粗及構圖之疏密,
而交互配置出多樣的吉祥意涵。
翰墨空間—故宮書畫賞析,
是故宮南院為展出書畫珍藏作品的特別企畫,
作品年代橫跨六朝(西元222年-589年)到民國時期,
海納各種繪畫風格及書體演變。
歷代繪畫可概分
人物、花鳥、山水三個主題,
根據地緣、用途或藝術觀念等差異,
各自有不同的表現樣式。
翰墨空間—故宮書畫賞析
為109年6月9日起
在故宮南院推出的常設展,
約每三個月換檔一次。
故宮南院新推出
揮翰學書–書法跨域新媒體展,
以數位科技規劃「惟妙惟肖—臨摹體驗」、
「黑老虎的誕生—拓碑體驗」及「千文宇宙—沉浸互動劇場」、
「筆畫拼拼看」等單元並設計互動體驗,
讓觀眾認識學習書法的方法,
拉近觀眾與故宮典藏書法文物的距離。
書法由篆體
演變為隸、草、行、楷等書體作詮釋。
參觀者可依循文化歷史脈絡,
品味翰墨藝術的傳承與演變。
蘇軾(1037-1101),四川眉山人。
嘉祐二年(1057)進士。
他兼善詩文、繪畫、書法,
與蔡襄、黃庭堅、米芾並稱北宋四大書家。
蘇軾於1082年,
與友人兩度泛舟遊覽赤壁,
作了前後兩篇赤壁賦,記述所觀所感,
文字優美,富有深刻的哲理,
是文學史上的重要名作。
第二年為友人書此卷,
是現今僅存的赤壁賦手蹟。
運筆沉穩,墨色清潤,顯得平和圓融,
與詩文所表達曠達的人生觀十分契合。
書法是中國文化圈特有的藝術形式,
長久以來形成獨特的體系,
自然融入日常生活裡。
秦漢時代是書法發展的關鍵期,
三代以來古文大篆分歧的書寫現象,
被統一成標準小篆,
萌芽於春秋戰國時代的隸書,
也蛻化成為漢代通行的書體。
由於時代潮流的趨勢,
隸書持續演變,
形成草書、行書與楷書。
隋唐時代政治統一,
帶來南北各地的書風融匯,
筆法臻於完備,
楷書成為通行書體。
入宋以後,
書法家在繼承傳統之餘,
復積極探索表現個人情性。
清代以降,
三代秦漢古文篆隸陸續出土,
加上務實學風的影響,
清人將學習目光轉向碑刻,
使得書寫的視野得以串聯古今,
開啟碑學的大門,
也在篆、隸兩體開創新局。
晚清、民國以後,
毛筆因為新式書寫工具崛起,
逐漸退出日常,
惟因隨著新興的印刷技術,
典範作品被大量複製流傳,
加上考古材料不斷出土,
書法發展達到一個前所未見的規模。
東亞茶文化展
品茶,是生活,是時尚,是藝術,
是文化,也是飲茶人共通的語言。
茶的原鄉在中國,
自古發展迄今,
已由解渴藥飲,
經過唐宋的煎煮點啜,
到明清的沖泡慢品。
隨著茶葉製法的改變,
茶器的使用與品茗方式也隨之變化。
唐宋時期,
品茶透過日本遣唐使、留學僧侶
及商賈自中國傳入日本,
並融入當地的文化精神與行茶禮儀,
發展成一套嚴謹的日式茶道。
明末,
福建僧侶又將閩式飲茶法及宜興茶器帶入,
結合日本文人清談的飲茶方法,
形成煎茶道。
明末清初,
飲茶習慣也跟隨
中國東南沿海移民的足跡,
傳到東南亞與臺灣。
臺灣不僅延續閩粵地區工夫茶的飲茶傳統,
發展至今已將喝茶氛圍推至藝術領域。
據諸羅縣志記載,
臺灣中南部有野生茶樹,
證明臺灣地區適合種植,
茶商自閩南地區引進茶種及製法,
於1980年代發展出高山茶,
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山區。
故宮南院自2017年起,
開啟「故宮亞洲藝術節」計畫,
每年10月會以特定亞洲國家或地區為主題,
串聯展覽推出精采活動。
從2017年印度開始,
探索過新加坡、泰國、蒙古、印尼、越南,
去(2023)年以「韓國」為主題,
搭配10月6日開幕的「朝鮮王朝與清宮藝術交會」特展,
展現韓國文化的多元面向。
展覽分為「使節遊覽」與「藝術交會」兩單元,
以朝鮮與明、清兩個帝國使節往來的紀錄,
開啟敘事脈絡,
通過書畫、文獻與器物等不同質材展件,
呈現18世紀朝鮮王朝(1392-1879)與明、清帝國的互動交流。
展覽分為使節遊覽與藝術交會兩單元,
以朝鮮與明、清兩個帝國使節往來的紀錄,
開啟敘事脈絡。
雙方透過書畫、文獻與器物等不同質材展件,
呈現18世紀朝鮮王朝(1392-1879)
與明、清帝國的互動交流。
展示的書畫與文獻多是以漢字書寫創作,
韓國的漢字傳統,
源於漢武帝曾東征朝鮮,
在朝鮮半島北部設立了四個郡,
統治超過400年,
漢字及漢文化因此大量輸入韓國。
本次朝鮮展
將年代聚焦於朝鮮王朝這一時期,
論述上略過需要說明韓國漢化史實的部分,
開場切入明清時期兩國使節往來熱絡的敘事脈絡。
在藝術交會單元,
呈現朝鮮王朝文人間的時尚與流行,
從不同文獻中可以認識朝鮮王朝的
食、衣、住、行各方面的文化。
唐 閻立本 唐閻立本王會圖
嘉義文史展
嘉義舊稱諸羅,
地處嘉南平原北端,
北回歸線橫空跨過,
多樣的自然景觀、厚實的歷史文化,
呈現多元、精彩的風貌。
嘉義境內朴子溪、北港溪、八掌溪蜿蜒,
自發源的高嶺處往下,
開展出河谷、淺丘山陵、海岸平原,
以及沉積的潟湖、沙洲等多種地貌,
涵養不同時期移入的住民。
自荷鄭時期稻蔗移種、
清朝大量漢人拓墾後,
清乾隆51年(1786)臺灣的林爽文事件,
諸羅因此經御筆改名,
讓「嘉義」從此躍上臺灣歷史舞臺。
為以嶄新的視野觀照嘉義,
將結合故宮典藏與多樣多媒體聲光、影像效果,
透過歷史上由衝突到融合過程的人、事、地、物,
認識嘉義的多元文化與深厚內涵。
兒童創意中心
是為5-12歲兒童設計的常態性兒童教育空間,
以觸摸體驗、多媒體互動裝置、手作體驗、
服飾體驗、彩繪遊戲APP等方式呈現展示主題,
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
全區共340坪,
展示內容有:陶瓷區、茶文化區、劇場區、織品區、
互動體驗區、環形劇場、文化大街、磁鐵積木牆,
另外也有小書房,
提供兒童繪本給大朋友、小朋友入內閱讀。
展示土耳其、印度及越南等國民俗服裝。
故宮三寶
酸菜白肉鍋
依山小築
介紹泰國文化專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