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3日
我們在排雲山莊過夜,
準備翌(14)日攀登玉山,
17時就吃晚餐,
因山上缺水,
不能洗臉、刷牙及洗澡。
太陽下山,
大家都累了,
早早上床睡覺,
準備凌晨兩點起床、用早餐,
3點出發挑戰登頂玉山。
排雲山莊服務台前,
往右看到廁所及更衣室方向。
早餐的菜,
都是罐頭醬菜,
簡單吃得飽就夠了,
在山上不會有山珍海味。
用餐都要交出餐券,
這是早餐券,葷食。
白飯或稀飯,
還是熱騰騰的。
大桶的是熱開水,
要自己動手裝入熱水瓶內。
自己揹必要的飲用水等,
在排雲山莊前等候出發,
每個人頭頂都戴著頭燈。
03:00出發,
全是靠頭燈照明,
當然無法拍照,
沿路都是碎石路上坡。
放眼望去都是高山,
稜線上看來似乎沒有步道。
這裡有亞熱帶、暖溫帶、冷溫帶
及高山寒原帶的不同氣候型態,
衍生出多樣化的動物、植物,
生態資源相當豐富。
1985(民國74)年,
玉山群峰周邊劃入玉山國家公園中。
玉山是布農族與鄒族共同的聖山之一,
也是當代臺灣的象徵之一。
轉彎斷崖,
要抓住鐵鍊,
才能防範被強風吹落山谷。
天空出現彩霞,
太陽即將要出來了。
玉山主峰
四面皆是陡壁危崖,
南北兩側是千仞峭壁,
西側絕壑深溝,
東側則是碎石陡坡。
我們03:00自排雲山莊啟登,
05:30登頂到玉山三角點,
一堆人排隊等著照相,
先請山友幫忙照相,
太陽露出笑臉了,
今天應該會是個好天氣。
太陽從山谷中間緩緩升起,
陽光四射照耀周圍山巒,
我們站在玉山主峰,
環顧周圍,讚嘆壯闊山景。
玉山有紀錄的首次登頂
是由德國登山家史德培博士(Dr.Karl Theodor Stöpel)及
兩名東埔社布農嚮導虎松(Husung)、比勇(Biung)
於1898(明治31年)12月26日達成。
日治結束後,
曾長期採用3,997公尺的標高,
起源於1957年遠東美軍製圖局
(US Army Map Service, Far East Command)的數據。
玉山主峰的三角點,
百岳之首,
位於玉山山脈的核心,
在嘉義縣阿里山鄉中山村、
南投縣信義鄉東埔村與
高雄市桃源園區梅山里交界處。
1966年時,
我國曾在玉山山頂
最高點處設置于右任先生銅像,
以補足4,000公尺高度;
然而此銅像於1995年11月1日遭鋸斷,
後經黏合,
卻又於翌年5月發現
整個銅像遭丟入山谷裡。
近年來,在新技術的測量下,
重新測得海拔為3,952公尺,
於是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在銅像原址改立巨石,
上刻「玉山主峰」及「標高3952公尺」字樣,
作為台灣最高點的象徵。
玉山舊石碑曾遭雷擊裂開,
於2020年9月22日清晨6點更換為新石碑,
由布農族綽號「黑熊」的高山協作松慶輝揹上來的。
我終於爬上玉山的主峰,
這是我多年來的心願,
我做到了。
在主峰紀念碑前,
自己以手機自拍留念。
我們10名同團山友在主峰大合照,
怎麼少了1頭牛?
因另名山友半夜疑似有高山症,
領隊也不敢帶他上山,
只能等下次機會了。
此生能爬上台灣第一高峰-玉山,
感覺十分滿足。
玉山無論山容或山勢
皆在台灣為最具規模,
除了是台灣五嶽之首、百岳之王外,
更重要的是玉山蘊含著珍貴的生命寶藏。
玉山山容氣勢磅礡、雄踞一方,
四季景緻分明而優美。
春天玉山杜鵑盛開、
夏季雲海繚繞、
秋季則遍布法國菊,
冬季則雪白如玉;
玉山積雪成為台灣八景之一。
玉山主峰
位於台灣的中心位置,
為台灣群山之首,
百岳排名第一,
也是東北亞的最高峰。
山頭人數多到像菜市場,
排雲山莊的客人一次上來100多人。
登山客以年輕人居多,
我算高齡者,已經是少數。
太陽上升速度
都看得很清楚。
這路段要貼著岩壁走,
下去就是斷崖。
爬上玉山,
感覺心滿意足,
下山還是個大挑戰,
要步步為營。
綠色通道是風口,
因容易落石,
以鐵絲網高架成一走廊,
保護登山客的安全。
山頭高冷,
這裡看不到任何動(植)物。
岩壁都是碎石,
很容易落石。
下山中,
領隊在前方看著我們,
他很年輕,也很盡職。
看眼前這個山頭,
像是亂石堆砌起來的。
下山大家都很小心,
手抓鐵鍊以策安全。
離開玉山主峰前,
再留影紀念。
玉山主峰0.3Km,
排雲山莊2.1Km,
還有得走,慢慢來,安全第一。
在碎石路面,
可不能不小心滑倒,
底下應該就是萬丈深淵。
越往山下走,
越看得到耐寒的植物松樹等,
特性好像都長不大,矮矮的。
沿途路徑,
應該都無法以水泥砌起來。
玉山主峰
四周有東、南、西、北峰環繞,
外圍還有前峰、小南山、南玉山、
東小南山、鹿山與北北峰遙相呼應,
宛如眾星拱月般,
襯托出主峰的王者之尊。
單日往返玉山,
對於年輕人而言不難,
但須有一定的體力,
單攻需在上午10點前通過排雲山莊。
多數山友都有帶相機,
以輕量型為主,
且現在以手機兼相機,
功能越來越好。
玉山國家公園
是我國第二座國家公園,
前身為日治時期成立之
新高阿里山國立公園(1937–1945)。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1985年4月10日成立,
總面積10萬3,121.4公頃,
涵蓋台灣本島行政區域包括
南投縣、嘉義縣、高雄市及花蓮縣,
為台灣陸域面積最大之國家公園。
氣象局發現玉山,
冬季氣溫高於平均氣候值2.9度,
是玉山觀測站設站80年有紀錄以來,
史上第三暖的冬季,
而且從去(2022)年12月到目前為止,
因為山區水氣不夠,雨下太少,
因此到現在都還沒有降下初雪,
已經創下設站以來最晚的降雪紀錄。
看似一個人獨行在山上?
其實前後不遠處都有人。
松樹有古壽星之稱,
而且有的形態奇特。
許多松樹都生長在石縫中,
樹身及枝幹奇形怪狀,針葉又極短。
松樹屬植物中的多數種類,
是高大挺拔的喬木,
而且材質好,不乏棟樑之材。
沿路步道都是簡易石塊堆砌,
沒有用水泥加強。
其他山友走在前面,
居高臨下看,人感覺很渺小。
08:04回到排雲山莊,
達成目標了,感謝天,感謝地,
感謝正點登山隊所有成員及領隊Tom Lin。
打理好背包,
即將要下山,
臨別在排雲山莊最後留影。
有人在排雲山莊旁
看到這兩隻鼠類動物。
我們即將離開排雲山莊,
下山回家了,
還要走8.5公里,
預估要4小時。
離開排雲山莊前,
我們自拍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