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巨足登山協會澎湖3日遊,
2022年5月15日下午四點多
來到馬公本島西南側篤行十村,
小地名金龜頭,占地1.8672公頃,
前身為日據時期澎湖島要塞司令部
及馬公重砲兵大隊軍官宿舍。
二戰後由國民政府接收,
改為澎湖防衛司令部軍官有眷宿舍,
並命名為篤行十村。
篤行十村
堪稱是臺澎最早形成的眷村,
結合歷史文化與人文地景的特色,
確保眷村文化得以永續傳承,
使眷村文化園區朝向更多元發展。
日式老建築越來越受重視,
木建材是基本元素,
多用於官舍、民居、
小車站與神社等設計。
通常以黑瓦、雨淋板等最常見。
為因應台灣氣候,
屋宅都會抬高用以防潮,
窗台下的氣窗,
也是為散發濕氣而增添的設置。
一年一度的澎湖花火節
已經到第二十周年,
花火二十回顧展。
保密防諜
湘東商行
貨真價實童叟無欺。
老教室二年一班
勤學苦練立志成材。
海燕窩專賣店,
磚造老平房。
小攤車真的有在賣爆米花、甘草芭樂,
附近看不到人,只有靠觀光客來捧場。
鏽跡斑斑的福斯老爺車
在這裡變成營生工具車,
販賣冰淇淋涼飲。
張雨生的成名曲:我的未來不是夢。
潘安邦的成名曲:外婆的澎湖灣。
- 張雨生成名曲
- 我的未來不是夢
- 作詞:陳家麗
作曲:翁孝良
你是不是像我在太陽下低頭 流著汗水默默辛苦的工作
你是不是像我就算受了冷漠 也不放棄自己想要的生活
*你是不是像我整天忙著追求 追求一種你想不到的溫柔
你是不是像我曾經茫然失措 一次一次徘徊在十字街頭
因為我不在乎別人怎麼說
我從來沒有忘記我 對自己的承諾 對愛的執著
我知道 我的未來不是夢 我認真的過每一分鐘 - 我的未來不是夢 我的心跟著希望在動
- 我的未來不是夢 我認真的過每一分鐘
-
我的未來不是夢 我的心跟著希望在動 跟著希望在動
張雨生(1966年6月7日-1997年11月12日),
以聲音高亢著稱,
成名曲為《我的未來不是夢》,
聞名整個華語樂壇,
有音樂魔術師之稱。
1997年10月20日凌晨,
昏迷24天後,
於同年11月12日逝世,享年31歲。
全眷村第一台彩色電視機。
1988年4月,
《我的未來不是夢》引起歌壇注意。
5月,張雨生參加音樂合輯《六個朋友》的製作、
並演唱成名曲《我的未來不是夢》及《以為你都知道》,
當時讓許多年輕人對於未來充滿願景與期待。
保密防諜
勤儉樸實
是我們多年前常喊的口號。
潘安邦舊居向左轉,
張雨生紀念館向右轉。
篤行十村新復里1巷5號
的潘安邦紀念館,
原館名為潘安邦舊居,
就是他小時候住的地方,
直到長大之後離開家,
一直是他與家人、朋友、
外婆種種生活的場景。
2013年2月3日
潘安邦因病逝世,
澎湖縣政府為紀念
這位土生土長的眷村子弟,
特別在此舉辦追思音樂會,
並將舊居更名為潘安邦紀念館。
2013年4月13日,
澎湖縣政府在「潘安邦紀念館」
舉辦潘安邦紀念音樂會,
表演藝人包括有曾淑勤、韓賢光、
我與外婆的廚房。
外婆的澎湖灣
是校園民歌時期普遍傳唱的一首歌,
這首歌的背景是潘安邦先生原籍澎湖人,
對澎湖有很深的感情,
就是這首外婆的澎湖灣之原由。
老眷村建物很矮小,
門也是窄窄的。
潘安邦小時候
常常一放學就到位於
萬軍井附近的外婆家洗豆芽,
高中時每天和弟弟
輪班去外婆家種豆芽菜,
每三小時要澆水一次,
再用推車運到菜市場賣,
有時半夜三點天還沒亮就得出門。
外婆的澎湖灣
作詞:葉佳修 作曲:葉佳修
晚風輕拂澎湖灣 白浪逐沙灘
沒有椰林綴斜陽 只是一片海藍藍
坐在門前的矮牆上 一遍遍懷想
也是黃昏的沙灘上 有著腳印兩對半
那是外婆柱著杖 將我手輕輕挽
踩著薄暮 走向餘暉 暖暖的澎湖灣
一個腳印是笑語一串 消磨許多時光
直到夜色吞沒我倆在回家的路上
澎湖灣 澎湖灣 外婆的澎湖灣
有我許多的童年幻想
陽光 沙灘 海浪 仙人掌
還有一位老船長
晚風輕拂澎湖灣 白浪逐沙灘
沒有椰林綴斜陽 只是一片海藍藍
坐在門前的矮牆上 一遍遍懷想
也是黃昏的沙灘上 有著腳印兩對半
那是外婆柱著杖 將我手輕輕挽
踩著薄暮 走向餘暉 暖暖的澎湖灣
一個腳印是笑語一串 消磨許多時光
直到夜色吞沒我倆在回家的路上
澎湖灣 澎湖灣 外婆的澎湖灣
有我許多的童年幻想
陽光 沙灘 海浪 仙人掌
還有一位老船長
目前澎湖只剩這裡
還有日式宿舍群保存完整,
現有建築物應該是照原貌重新整建過的。
我們在篤行十村文化園區入口合照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