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喀羅古道(Syakaro)

為泰雅族語的烏心石,

橫跨新竹縣五峰鄉的

清泉與尖石鄉的秀巒之間的,

全長約22.5公里。

我們苗栗縣社區大學

2021年5月8日上午08:30許,

搭乘兩輛中巴來到養老段登山口。

新竹霞喀羅古道養老段

 

我們啟登前

在登山口合照留念。

110_21.05.08春季第四堂課~霞喀羅古道(養老段)_210509.jpg

 

日治時期

在古道沿途修築警備道路,

設立砲台及派出所,

現仍留有許多遺址。

新竹霞喀羅古道養老段

 

古道沿線經過大漢溪源頭的上游,

翻越頭前溪及大漢溪的集水區,

形成溪谷源流的特色。

新竹霞喀羅古道養老段

 

沿途多處因豪大雨山崩,

設立告示牌,

請山友快速通過。

新竹霞喀羅古道養老段

 

三位山友正好揹著

同牌子的登山背包,

很有默契。

新竹霞喀羅古道養老段

 

我們走到18.5公里處,

即到達沿線最後一個

極具史蹟價值的粟園駐在所,

粟是小米的古名,

就是栽種小米之地。

此地早期是泰雅族部落-

基那吉群「塔拉卡斯社」繁衍生息之地,

泰雅族語「塔拉卡斯(Tarakkis)」即是「小米」之意。

新竹霞喀羅古道養老段

 

栗園駐在所

孟宗竹林高聳入雲天,

延著道路向遠方延伸,

形成一條天然靜謐的綠林隧道。

新竹霞喀羅古道養老段

 

竹林高約一、二十公尺,

夾道聳立,宛如綠林隧道,幽徑穿竹林,

兩旁一根根長竹瘦骨嶙峋。

110_30.05.08春季第四堂課~霞喀羅古道(養老段)_210509.jpg

 

大部分路段都在樹蔭下行走,

不會被太陽曬昏頭。

新竹霞喀羅古道養老段

 

沿途都是在半山腰前進,

路面很多落葉,

少有雜草生長,

證明很多人來這條古道走。

新竹霞喀羅古道養老段

 

我們走到17公里處,

即抵達馬鞍駐在所舊址。

新竹霞喀羅古道養老段

 

現地仍可見殘存的大門石階,

依稀可辨的夯土牆垣遺跡。

新竹霞喀羅古道養老段

 

雖然沒有很具挑戰性陡坡,

路途遙遠還是很累人,

趁機休息幾分鐘。

110_13.05.08春季第四堂課~霞喀羅古道(養老段)_210509.jpg

 

這路段原本以木頭鋪設山崩處,

又遇上第二次崩落。

新竹霞喀羅古道養老段

 

我們只好逐一拉繩子過簡易橋梁。

110_26.05.08春季第四堂課~霞喀羅古道(養老段)_210509.jpg

 

古道沿線經過大漢溪的上游,

翻越頭前溪,

往薩克亞金溪深處前進。

新竹霞喀羅古道養老段

 

這裡有高山,有幽谷,

也有隨風飄蕩、變幻無常的雲霧,

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110_29.05.08春季第四堂課~霞喀羅古道(養老段)_210509.jpg

 

距離還有很遠,

但可以看到橫跨

薩克亞金溪的白石吊橋了。

新竹霞喀羅古道養老段

 

遙望吊橋,

構造似乎很簡單,

橫跨在兩座大山間,

設想如果沒有吊橋,

應該是要下坡再上坡,

登山會增加很多時間,

軍事運補更增加很多困難度。

新竹霞喀羅古道養老段

 

多處古道山崩,

難以修復,只好改道,

以竹竿鋪設成路面及護欄。

新竹霞喀羅古道養老段

 

武神駐在所

位在布奴加里山的西北支稜,

與對岸的見返駐在所隔著

薩克亞金溪相峙望,

也互通著步道監視部落的動靜。

新竹霞喀羅古道養老段

 

武神駐在所

原設於霞喀羅警備道路

甫完工時的警力配置

高峰期(西元1922年),

5年後即裁撤淹沒於林野間。

根據現場的解說牌,

原址在步道上方,

現在已不見任何遺跡。

新竹霞喀羅古道養老段

 

這段更累人,

變成陡坡,

還要抓繩子。

新竹霞喀羅古道養老段

 

將近中午時分,

終於走到白石吊橋,

建於日據時代,

橋面僅用簡單木板鋪設,

已達百年歷史的古橋,

覺得既驚奇又興奮。

110_32.05.08春季第四堂課~霞喀羅古道(養老段)_210509.jpg

 

走在橋面上,

會略為搖晃,

不宜往下看會頭暈,

暫停拍橋下亂石堆,

現在台灣正旱災,河水不多。

新竹霞喀羅古道養老段

 

白石吊橋

建於日治時期大正十年(1921),

橋長145公尺,深達90公尺,

可以名列古蹟了,

但我認為水泥樁應該是改建過的。

110_17.05.08春季第四堂課~霞喀羅古道(養老段)_210509.jpg

 

山友走在吊橋上,

覺得很興奮,

特別要拍張背影。

新竹霞喀羅古道養老段

 

秋天來這裡,

沿途應該會有楓紅可以欣賞。

110_27.05.08春季第四堂課~霞喀羅古道(養老段)_210509.jpg

 

我們走到白石吊橋,

原路回登山口,

要走到五峰鄉段,

可能有部分山友腳力無法承擔。

110_28.05.08春季第四堂課~霞喀羅古道(養老段)_210509.jpg

 

2021年5月8日

我來過霞喀羅古道,

兩年多後的2023年12月28日

我參加樂活登山社

搭乘中巴再度來到霞喀羅古道,

一樣的古道,

感覺就是不一樣。

新竹霞喀羅古道養老段

 

登山口有賣菜、小吃的攤架,

但沒有營業,

或許是時間還沒到吧。

新竹霞喀羅古道養老段

 

 

路旁蹲著黃毛公狗,

少了左前腳,

可能是誤踩陷阱而截肢,

還好勇敢的存活下來。

新竹霞喀羅古道養老段

 

我們在登山口大合照,

比個耶。

LINE_ALBUM_2023.12.28 樂活霞喀羅古道._231229_3.jpg

 

我在養老到口獨照,

其他山友走在前面。

新竹霞喀羅古道養老段

 

取名櫻花谷的鐵皮屋,

應該是飲料店,

還沒有開始營業。

新竹霞喀羅古道養老段

 

在桂竹林段留影紀念,

下雨有點掃興,

還好雨勢沒有很大。

新竹霞喀羅古道養老段

 

6位山友在桂竹林區合照。

新竹霞喀羅古道養老段

 

落石路段請注意通行

每次通行人數3至5人

問題是有人會遵守嗎?

新竹霞喀羅古道養老段

 

下雨天有的穿雨衣,

有的撐雨傘,

這路段沒有拉繩索,

所以撐傘還勉強可以。

新竹霞喀羅古道養老段

 

與三位女山友在木炭窯處留影紀念,

遺跡處僅有一個小山坳。

新竹霞喀羅古道養老段

 

雨勢沒有很大,

走起來還不致於形成困擾。

新竹霞喀羅古道養老段

 

粟園

設於大正9年(1920)4月,

當時霞喀羅警備道路尙未開闢,

1947(民國36)年1月改稱為粟園派出所,

於1959(民國48)年廢棄。

駐在所地基約有410坪,

依地形分爲上下兩層,

上層有石砌、下駁坎形成方正的地基,

下層基地外圍有長35公尺的夯土圍牆。

遺址上的建物分爲三處。

一處在基地上層,二處在下層。

新竹霞喀羅古道養老段

 

這裡在18K處,

是一處平台地,

建有桂竹建造休憩涼亭,

是昔日泰雅族

塔拉卡斯社的所在地。

新竹霞喀羅古道養老段

 

登山難得湊在一起,

路過桂竹涼亭,

當然要合照紀念。

新竹霞喀羅古道養老段

 

對岸山頭的雲霧,

像是一幅潑墨畫。

新竹霞喀羅古道養老段

 

馬鞍駐在所

位於養老山西稜小鞍部上,

海拔約1,460公尺,

最早來此區域開墾的泰雅族原住民Bawan,

因此泰雅族人將本區域稱為Bawan,

日人將其音譯為馬鞍,

駐在所名稱來自於地名。

新竹霞喀羅古道養老段

 

馬鞍駐在所

於1922(大正11)年4月設置,

戰後轉為馬鞍派出所,

於1959(民國48)年廢棄。

基地駁坎以砌石固定,

具寬約2公尺、長5公尺,12石階的大門,

並有1組5間的夯土屋舍遺跡,

以及一段長約6.8公尺的夯土牆,

地基面積約有408坪。

我們在這裡休息、用午餐及折返。

新竹霞喀羅古道養老段

 

我與數位山友繼續往前走一小段,

欣賞沿途楓葉可惜可能不夠冷,

楓葉沒有很紅。

新竹霞喀羅古道養老段

 

桂竹林枝迓間,

有一小株楓葉,

紅得很美。

新竹霞喀羅古道養老段

 

落在步道上的楓葉全數是紅的,

雖然已經掉落,

仍然很好看。

新竹霞喀羅古道養老段

 

我們少數幾位山友走在最後,

步道顯得寧靜。

新竹霞喀羅古道養老段

 

再次欣賞有如潑墨畫般的美麗山丘。

新竹霞喀羅古道養老段

 

回到登山口,

大家聚在一起玩個小遊戲,

彼此娛樂一下。

新竹霞喀羅古道養老段

 

十二月份的山友,

聚在一起合唱生日快樂歌,

有準備小蛋糕,

但車上遍尋不著,

原來上車時,

忘了帶上車。

下山發現沒有被摸走,

還可以吃生日蛋糕。

LINE_ALBUM_2023.12.28 樂活霞喀羅古道._231229_6.jpg

 

山區有點冷,

為山友煮玉米貢丸湯,

喝碗熱湯可以暖暖身,

更可以溫暖大家的心。

LINE_ALBUM_2023.12.28 樂活霞喀羅古道._231229_7.jpg

 

五點半天黑了,

我們下山路過內灣遊憩區,

短暫休息上個洗手間,

繼續趕路回家了。

新竹霞喀羅古道養老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enshu 的頭像
    wenshu

    wenshu的部落格

    wens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