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龍峒保安宮
又稱大浪泵宮,
佔地廣大,面積為3000坪,
是難得一見的大廟,
主祀道教保生大帝,
是大龍峒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
保安宮建築的修護與維持,
是全台廟宇的表率,
包括前殿、正殿、後殿,占地面積三千多坪。
根據《淡水廳志》記載,
在嘉慶10年(西元1805年)興建,歷經10年落成;
但在《台北保安宮專誌》
所記載的是乾隆7年
(西元1742年)有泉州同安移民,
從其原鄉白礁慈濟宮保生大帝分火來台。
初期是木造的廟宇,
後來神蹟威赫,
居民在乾隆20年(西元1755年)擴建,
歷經5年完工;
更值得民眾考證的是,
在保安宮大殿的龍柱落款
是在嘉慶9年(西元1804年)。
無論頂飾上的剪黏、水車堵上的交趾陶、
重簷間的吊簡與垂花,都是廈門匠師作品。
大門入口的二石獅,
之所以雌雄均開口,
據說是工匠把不小心都雕成開口,
因深知理虧,工錢也不敢收。
清乾隆之前興建的臺灣寺廟,
石材多用中國大陸所產白色花崗石,
此廟卻使用同安所產青石與
因此整體建物呈現深沉穩重而古樸的色調,
為起用臺灣石材的最早寺廟之一,
象徵廟宇建築的本土化。
保安宮興建初期,
因資金無法一次到位,
寺廟的窗戶、門與樑柱等,
可能都分屬不同時期建造,
例如大門的窗戶與樑柱建造年代就相差3年。
匠師在樑柱上留下「好工手不補接」、「假獅破真獅」,
意思是老師傅的工藝不見得比年輕師傅的工藝優秀。
廟內也保有不少
清代將軍餽贈的匾額,
因過去軍官若被派駐來臺,
渡海多災、又需適應島國氣候,
離開時感念神恩庇佑,
常饋贈匾額致意。
不同於一般古蹟寺廟對水電設備不重視,管線雜亂,
廟方將水電及消防工程納入古蹟整建工程,
供電、供水、中央空調、消防、監控等管線全面地下化。
第一進為五開間的三川殿、
左右各三開間的龍虎門,
共寬達十一開間。
保安宮
建築風格偏向漳州風格,
因1917年,
由漳派名匠掌舵重修時所奠定的格局。
殿前有上往下纏繞的八角蟠龍柱,
為嘉慶年間作,
是此廟現存的最早石雕。
三川殿的東山門氣窗處
曾藏有十餘本帳冊,
到1990年整修時才發現,
為1914年開始登錄,
記載廟裡採買每一項物品的數量、單價。
因當時的主事者都以閩南語紀錄,
可看到代表醬油、火柴的豆油、
番仔火等逗趣的文字。
東邊鐘樓柱子與西邊鼓樓柱子,
因為對場作,呈現不對稱。
西廡鼓樓祭祀註生娘娘,
兩傍配祀十二婆姐。
保生文化祭
就是保安宮每年例行的遶境活動,
在保生大帝神誕前一天,
農曆3月14日舉行,
當天會有許多傳統活動。
上午在廟埕舉行民俗競技,
下午1點開始由報馬仔、
土地公、頭旗車等率先開道,
接著各寺廟軒社、
力士會、藝陣等展開拜壽表演,
最後的放火獅活動更將遶境推到高潮。
這幅畫是大龍峒保安宮的壁畫,
鍾馗迎妹回娘家是壁畫家潘麗水的作品,
畫幅高約六尺七寸寬達十尺七寸,
共安排了小孩、小鬼、鍾馗
及妹妹等9位人物在壁面上,
因配置得宜,一點也不嫌擁擠,
人物的顧盼動作生動,
體態魁偉黑面圓眼、身著藍衣的鍾馗,
人物的顧盼動作生動。
鍾馗,傳說人物,最早見於《唐逸史》。
話說唐明皇病中夢見小鬼偷去玉笛和楊貴妃的繡番囊,
正當值怒時見一滿面虯髯大鬼,
挖下小鬼的眼珠吞掉。
此鬼自稱南山鍾馗,
高祖年間應考武舉人,
但因其貎不揚落第,
羞憤撞殿前石階而死。
蒙高祖賜緣袍陪葬,
鍾馗化鬼後誓要為大唐斬妖除魔。
唐明皇醒後,病不藥而癒,
遂向吳道子憶述夢中所見,
並命其繪出鍾馗像,頒布天下。
民間亦掛其畫像驅鬼避邪。
保安宮碑文,
2004(民國93)年所製成。
交通資訊:
★ 自行開車:
★ 搭乘大眾運輸:
1、公車:
(1)、搭乘47、215、223、246、250、302、601至酒泉街口站即可到達保安宮。
(2)、搭乘288、303、303(副)、303(區間車)、41、669、紅33至大龍峒保安宮站即可到達保安宮。
(3)、搭乘2、669、9、26、266、266(區間)、280、288、290、304承德線、616、618、松江幹線至庫倫街站即可到達保安宮。
2、捷運:
(1)、搭乘捷運淡水線至圓山站,步行約5分鐘即可到達保安宮。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