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柬埔寨世紀傳奇-金邊風情、
紓壓SPA、華麗自助餐五日遊,
2019年11月22日傍晚
金邊搭船樂遊四臂河,
太陽已經下山,
接著還有一個景點-塔仔山。
因為已經天黑,
來福導遊先去購買門票,
回來問我們要不要上山參觀?
大家都說不要,
所以僅在山腳下拍拍照,
到此一遊。
塔仔山寺(Wat Phnom),
它與金邊的開發故事有密切關係,
據文獻記載,600多年前,
在四臂灣畔住著一位名叫“奔”(Penh)的老婦人,
她生活富裕,
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
1372年的一天,鳥雲密布,
雷電交加,大雨滂沱,河水暴漲。
待雨過天晴,
奔夫人到河邊,
看見一棵大樹在水面上漂浮,
於是便招呼鄰居,
用繩索拴住大樹拖上河岸。
奔夫人打水沖洗大樹上的污泥,
發現樹上有個洞,
裡面藏有4尊銅鑄佛像及1尊石神像。
那尊神像站立著,
一手握大棒,一手執法螺,頭上挽著髮髻。
市民相信供奉這尊擁有一百多年歷史的金色大佛像,
會讓生活更順遂。
奔夫人及鄰居們認為這是天賜之物,
便將佛像及神像恭敬地接回奔老夫人家中,
並蓋一座小廟暫時供奉起來。
奔夫人接著號召鄰居們挑土,
把她家西面的一座小山丘加高,
將大樹鋸成柱子,
在山頂建起一座寺廟,
在廟裡供奉4尊銅佛像,
石神像則供在東山腳下,
並請僧侶住在西山腳下。這座寺廟,
人們稱之為“奔夫人山寺”(Wat Phnom Duan Penh),
這個村莊,就稱為“普農奔”(Phnom Penh),
普農(Phnom)的意思是山,奔(Penh)是老婦的名字。
至於中文“金邊”這名詞,
則是因為這座寺的外牆塗滿了當地人喜愛的金色,
“金邊”一詞由此而來。
蓬涅‧亞特(Ponthea Yat)國王於1434年,
將首都從巴桑那城(Basann,位於磅針省)遷到金邊後,
發現“奔夫人山寺”是個聖地,
就召集人民推土把地勢加高,
然後再修整該寺廟,
最後他及家族的骨灰也置放於此,
就在西側巨大鐘形的骨灰塔裡面,
因此當地華僑就一直把這座小山丘稱為“塔仔山”,
山上的寺廟稱為“塔仔山寺”。
民眾後來為了方便,
棄用柬語發音後面“Duan Penh”兩個字,
直接念作“Wat Phnom”,
意思為山上有一座寺廟。
塔仔山山頂上是大佛殿,
裡面供奉了各種佛像,
包括仿造600多年前奔夫人
撿到的4尊佛像也供奉在內,
而最大的金色佛像就在西索瓦國王時代塑造,
而且奔老夫人的雕像也收藏在裡頭供奉。
在大佛殿後院有供奉一尊微笑的圓胖奔夫人雕像,
據說,奔夫人對婦女的祈求最為靈驗。
來自各地的婦女一旦心裡有願,
都喜歡前來向奔夫人供香祈願,
多數都是可以圓滿祈求的心願,
所以大家都相信奔夫人很靈。
情侶不能一起祭祀奔夫人,
因為這恐怕會造成分離。
據說奔夫人家庭非常富裕,
她是一位癡情的婦女,
但丈夫有一天乘船出海到其他地方做生意後,
從此就沒回家。
奔夫人因為每天去河邊等待丈夫的商船歸來,
才發現了在浮木裡面的4尊佛像和一尊神像,
因為奔夫人下半生都一個人孤獨過活,
所以看到情侶卿卿我我的樣子,
都會感到嫉妒而使他們分開。
時間已經到晚間7點鐘,
我們進入百合餐廳用晚餐。
我們所搭乘的遊覽車,
就直接停在餐廳大門口,
很方便,
屋頂廣告燈飾柬埔寨文字,
應該是餐廳名稱吧。
去年去克羅埃西亞旅遊,
喝一小罐可口可樂,
換算台幣近100元,貴死人。
這趟來柬埔寨旅遊,
每次用餐,
罐裝啤酒或是可口可樂,
自己選擇一種。
垃圾桶怎會放在桌子中央?
搞得我們迷糊了,
原來他們的習慣,
用餐前,放一桶水,
給客人再自己洗一次碗筷,
可見他們的清潔工作遭到懷疑。
旅行社給我們每餐八菜一湯,
最後晚餐好像多出三道菜,
量是不多,
但能多給已經算很滿足。
而且四臂河搭船,
應該是要加20美元自費行程,
並沒有跟我們要加錢。
曾經某家旅行社領隊
應該給我們七道菜,
竟然僅給我們五道,
還好意思問我們有沒吃飽?
當我們都是第一次出國,
傻瓜?好騙?
回國推出代表,
找旅行社談判討回來,
領隊馬上遭停止帶團懲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