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苗栗縣退休警察協會
台南、嘉義一日遊,上午九點多,
來到台南市後壁區福安里184號
台糖烏樹林休閒園區,
欣賞看青春嶺歌廳秀表演,
路旁牆上有大幅的壁畫,
團友紛紛拍照留念。
我跟人家湊熱鬧,
來拍張照紀念,
背景是老火車頭五分車載客。
甘蔗成熟採收,
男女工人在甘蔗園忙著,
這景象我小時候也經歷過,
我家有種植甘蔗,
好多工人來幫忙採收,
人多到像菜市場。
老火車頭冒著煙,
載運整車甘蔗要進糖廠製糖。
烏樹林鐵道館入口。
全國最大的
糖業鐵道動態故事館就在這裡。
不是我們團的參觀項目,
拍拍照就可以了。
台糖商品專區,
與雜貨店一樣。
台糖冰棒很有名,
看看就好。
幼童專屬小火車。
五分車車廂就前方。
車廂沒有密封,
僅以欄杆圈圍著。
車廂中間有木製椅子,
每個車廂僅能載10人。
烏樹林糖廠占地寬廣,
日式的老舊車站,
就是舊時的烏樹林車站
在糖業鼎盛時期,
用來運送甘蔗所設立的車站,
車站已廢止,
在這裡當骨董作為觀光用途。
大家上車了。
老同事,拿拐杖,
手腳總會稍慢,
等幾分鐘無所謂。
我在最後車廂,
所以拍到的不是前面的。
列車啟動,
離開老車站了。
台灣糖業鐵路,
簡稱糖鐵,地方或稱五分車,台語五分仔車,
是為配合台灣糖業公司需要而興建的專用鐵路。
五分車
通常以運送原料甘蔗為主,
但亦能載運旅客,
曾為台灣交通主力之一,
路線普遍採用762公釐軌距。
二次大戰後,
臺灣各地的糖業鐵路均
由台灣糖業公司接收管理,
並且將各區糖鐵連接起來。
客運方面在1953、1954年時路線數達到41線,
里程共約675公里,
每日定期班車有600多次,
並在1957、1958年時達到全盛期,
每日旅客約有6萬人。
後來因鄉(鎮)道路發展公路客運開始普及,
台糖鐵路開始衰退,
1961年時客運只剩25條路線,
1971年時剩下17條路線,
1981年只剩下3條,
而1982年8月17日最後一條營業線,
北港線停駛宣告糖鐵客運的終止。
在客運衰退的同時,
糖鐵最初的貨運功能
也逐漸受到公路的衝擊,
且隨著糖廠逐漸關閉,
到了2010年代,
僅剩下雲林縣虎尾糖廠馬公厝線仍在運作。
大部分糖鐵雖然停止運作,
但近年來,
糖業鐵路不斷嘗試轉型,
向觀光化發展。
首開先例的是原隸屬於新營糖廠的
烏樹林車站重新修復,
並作為觀光列車開始營運。
目前溪湖糖廠、烏樹林糖廠、
蒜頭糖廠的蒸汽老機車可動態運轉。
目前臺糖營業線,除了上述三處,
另有新營及橋頭共計5處,均為觀光用途。
台糖五分車
以新營-營長牧場規模最大,
跨越急水溪,全長4.6公里,
其他四處均為糖廠範圍內的短途體驗行程。
行政院2017年公布前瞻基礎建設計畫,
其中「中南部有觀光鐵路」預計
復駛雲林、嘉義兩地糖業鐵路,
作為觀光及通勤用途。
「五分車」暱稱在1913年便已被當成一般用語,
且認為此一名稱出自民間,
此名稱的產生是源於經驗而非測量,
故民眾見到糖鐵的軌距比官鐵(鐵道部鐵道)小,
車輛也比官鐵小,
便直覺地稱糖鐵列車為五分車。
這裡有小車站,
短暫休息,
給乘客下去看看。
有幾個攤位,
完全靠五分車乘客來捧場。
可能非假日遊客不多,
來開張營業的沒有很多攤。
理事長招待大家
一人一支鳳梨冰棒。
黑豬肉香腸、白甘蔗汁這裡都有賣。
甘草茶、牛舌餅這裡都有賣。
糖廠的老照片,
懷古一下。
烏樹林的五分車終點站在這裡。
牆壁上的五分車火車頭。
火車終點站就是這裡。
引擎報廢零件,
組裝成機器人。
車頭不能迴轉,
只能倒車回去,
司機要彎著頭看後面,
還好沒有交會列車。
老車站想多年前,
這裡也是曾經繁華熱鬧過。
頭社,
老車站行政區域屬於大內區。
頭社候車亭。
在五分車上留影紀念。
錄影。
錄影。
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