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7日下午四點多,
我們巨足登山協會搭乘
兩輛馬祖客運中型巴士,
來到連江縣南竿鄉
仁愛村95-2號南竿遊客中心,
沒有進去內部參觀,
只有路過大門口。
服務電話:0836-25630
遊客中心往北海坑道方向,
路旁有綠色草皮及陶甕,
排列得整整齊齊的。
南竿遊客中心
建築物有閩東建築風格。
因馬祖列島屬於閩東文化區,
故建築類型大抵與福州一帶相似。
馬祖民居有三大特色:
以花崗岩為基礎,抗強風。
「一顆印」格局方正,
通常有二樓,
不同於台灣地區的合院式建築。
瓦片上多半有壓瓦石,
以防屋瓦吹落。
上方建築物應該是廢棄營房,
下方草皮可能剛種植不是很久。
交通部觀光局
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於西元1999(民國88)年
11月26日正式揭牌運作,
專責馬祖地區風景區
的規劃建設及經營管理。
馬祖可謂是燕鷗的故鄉,
是許多愛鳥人士的賞鳥天堂,
飛翔群舞的燕鷗體型長約43公分,
嘴部為橘黃色,
嘴尖三分之一為黑色,
最尖端為白色,
曾在2000年消失約數十年的蹤跡,
在馬祖列島奇蹟般地重現身影,
因而在馬祖當地稱之為縣鳥,
每年的7至8月是賞燕鷗的最佳時機。
一門大砲鎮守著北海坑道出入口。
正面
海中懸日月
洞裡擁乾坤
背面
鬼斧神工
蓋世 之作
北海坑道
是1968(民國57)年
馬祖小艇坑道案的產物,
後來稱為北海作戰計畫,
南竿、北竿都有的北海坑道、
東引的安東坑道,
提供隱蔽處使登陸戰船停泊。
南竿的北海坑道是
北海計畫中最具規模的一座,
也是當今是上唯一有水的坑道。
目前坑道內設有軍人銅像與展示區,
以紀念過去開鑿隧道犧牲的軍人。
當年這工程共出動2個師、
3個步兵營、1個工兵營以及
1個傾卸車連混合編為3組,
不分晝夜輪流施工,
歷經820個工作天才完成。
因施工設備簡陋,
除用炸藥爆破外,
全靠人力一鑿一斧
挖掘花崗岩壁而成,
不少官兵因而犧牲。
近年在經過積極推動,
在坑道提供舢舨與獨木舟,
遊客得以藉由船夫解說繞行坑道。
參訪北海坑道
可以步行全長約700m的岩壁步道。
滑獨木舟或體驗傳統的搖櫓木船,
繞著井字型交錯的水道,
全長640公尺的水道與海水連接。
北海坑道
有兩個出海口,
隨著潮汐起落,
漲退潮時高達4公尺的落差
(漲潮8m、退潮4m)。
在民國60年代,
聽說調金馬服兵役的,
都要做苦工,
應該是挖戰備隧道吧。
這裡有個交叉路口,
往左走是北海坑道,
往右走是大漢據點,
大漢據點我曾經去參觀過。
我們所搭乘的馬祖客運,
並不是固定這兩輛,
因距離都不遠,
所以都接動性調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