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小礮臺
 
位於南市安平區安平路
 
與湖內二街交叉路口,
 
台灣城殘蹟的西側
 
面向著昔日的台江大港。
 
 
姚瑩因應鴉片戰爭所籌設的17座砲臺之一
 
其名稱由來乃是相對於俗稱
 
安平大砲臺的二鯤鯓礮臺(億載金城)。
 

DSC_0415.JPG

 

 
清廷研判英軍有侵犯臺灣的可能,
 
 
兵備道姚瑩加強臺灣的防務
 
經過評估後,
 
認為臺灣的海防有17處海口需要加強,
 
於道光20(西元1840)年設置安平小砲臺
 
小礮臺是抵禦英軍的防範措施之一,
 
原本是考慮用竹簍、麻袋裝沙土的方式建築,
 
後來改為石製砲臺
 
包含砲台主體本身及北面的護城石堤。
 

DSC_0408.JPG

 

安平小礮臺用花崗石建造,

是中國舊式砲臺後期的樣式

在砲臺的南北西面共置有八座磚造雉堞

大砲的砲口就設在雉堞之間,

此外在雉堞上還挖有槍口,

以便砲臺官兵用槍還擊接近的敵人。

DSC_0409.JPG

 

礮臺上所擺的複製品砲(1985年仿製),

該砲臺於1840年完工後,

隔年又曾加以整修

到1874年,

沈葆楨修築二鯤鯓砲臺時,

臺灣府知府周懋琦又再次重修

然而隨著臺江逐漸淤積,

砲台逐漸遠離海岸線而失去海防功能

後來進入日治時期之後,砲臺逐漸荒廢。

DSC_0410.JPG

 

砲臺背面,

玻璃蓋為昔日地下彈藥庫入口。

DSC_0411.JPG

 

安平小礮臺

是位置最西南的一座砲台,

當年與四草砲台形成左右護翼,

成為防衛台灣的堅實堡壘。

DSC_0412.JPG

 

砲臺的地面鋪油面磚,
 
在其東邊則有階梯與岸上相連,
 
並設置有地下彈藥庫,
 
入口在砲臺接近東邊的地上
 
因規模較小,
 
為有別於億載金城的大砲台,
 
才以小礮臺稱之。
 

DSC_0414.JPG

 

安平小礮臺遺跡,

屬於直轄市三級古蹟。

DSC_0413.JPG

 

 

北面的護城石堤及護城河遺跡

DSC_0416.JPG

 

在1949年中華民國國軍撤退來臺後,

曾在這裡建設碉堡。

今天的砲臺樣貌,

是1994年臺南市政府整修後的。

民國74(1985)年8月19日

台南市政府公告為古蹟

DSC_0417.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ns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