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山引水道的入口
在嘉義縣阿里山台18線約99.5K處、
「鹿林山野生動物棲息環境」木牌後方。
係利用平緩的廢棄水山線運材鐵道,
拆除鐵軌後的路基被用
作為阿里山的水源維護道路,
埋設鐵管約四公里,
引鹿林前山段西麓博博猶溪的支流
供應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用水,
終點處即鹿林前山瀑布引水處,
稱之為「石山引水道」。
前段是優美的人造柳杉林。
時有陽光灑落或薄霧繚繞,
漫步尋幽其中,
呼吸純淨的芬多精,
精神舒暢。
相機朝上拍照,
枝葉擋住了大半的天空。
途中可見尖聳的石山
如影隨形的出現在右方。
石山引水道
原是阿里山林場鐵路的石山線,
拆除鐵軌後的路基成為
供應阿里山水源的維護道路,
全線腰繞石山而行。
步道終點處即鹿林前山瀑布引水處,
全程坡度和緩。
處處可見水管橋和引水設施,
是一條景觀多變、名副其實的水管路步道。
這裡是嘉義縣與南投縣交界處,
進入石山引水道後,
走向偏南,全部在嘉義縣境內。
沿路都是杉木人造林,
林相筆直聳立,景觀優美。
前方有座伸手不見五指的隧道,
有山友中途知難而退,
不願意繼續走下去,
還好是原路回,
不用有人帶路。
自來水公司在這座
小橋前豎立依公告牌,
不提供遊客使用。
走過不知道有多少座
的鐵製簡易小橋。
這裡還有樹枝橫擋在眼前,
想過去就要低頭。
經過崩塌地、隧道、矮橋墩及多座水管鐵橋,
我們抵達博博猶溪上游的水源地,
鹿林前山瀑布即深藏在其中,
千里迢迢來此尋幽的旅人,
可以在溪瀑邊歇歇腳、享受片刻的清涼。
我們到達瀑布下方,
各自取最美的角度,
拍拍拍。
來到這座深山裡的瀑布,
自然要留影紀念。
拍完照,
沒有在這裡多休息,
立即原路走出去,
行程除了趕,
還是趕,趕趕趕,
感覺不是在享受登山樂趣,
反倒比較像在趕場作秀。
好難得,
等山友全走出來,
拍張讓人感覺深山幽靜的瀑布。
原路走回登山口,
少有上下坡,
談不上登山、下山。
這裡是長度約100公尺的蝙蝠隧道,
內部沒有整平,
純擺放水管專用,
所以四處滴水,
路面凹凸不平,
很難走。
隧道內沒有燈光,
只能自己用手機上的燈光,
經過一陣子摸索,
終於看到隧道口的陽光。
2023年5月27日
我們巨足登山協會
東埔彩虹行,
上午10點多,
來到嘉義縣石山引水道,
2021年8月28日曾經走過一次。
沿路都是柳杉林,
高聳上天。
沿路多少距離都有標示,
這裡0K加300。
層巒疊翠的高山,
是何等的雄偉壯觀。
頭頂上土石看似鬆動,
豪雨後可能會落石。
這段路是山崩後,
清理出來的步道。
粉紅色的毛地黃,
看來美美的。
毛地黃
台灣於日據時期引進,
已在中高海拔山區歸化,
成為高山地區野花。
因植物內有強心配醣體的成份,
主要的強心劑原料,
所提煉的成份用於治療心衰竭和心律不整。
再度走入森林內。
曾經走過一次,
所以比較沒有探險的感覺。
經過黑暗隧道,
換成鑽狗洞,
不低頭無法過關。
上次來這裡正在施工,
這座橋應該是完工沒很久,
看起來還很新穎。
上次來這裡,
有施工人員對我們說:
正在施工中,
你們進來登山,
妨礙到工程進行,
因我不是領隊,
不好回應。
中午12點,
走到鹿林前山瀑布,
在這裡享受片刻的清涼,
留影就回頭。
走在森林內,
呼吸都覺得舒暢。
兩點走回入口處上車,
繼續下個行程。
上車沒幾分鐘,
又要下車,
位置在台21公路。
樹上裝上機器,
應該是自動照相機,
可能追蹤野生動物動態。
我們要去爬東埔山步道,
這裡是停車場。
東埔山步道
距離剩下50公尺,
我們徒步前行,
有濃霧要靠邊。
東埔山
位於玉山山脈與阿里山山脈交界處,
山頂展望良好,以東埔山為中心,
可以360度欣賞環繞的玉山群峰、
鹿林山、麟趾山、阿里山群峰,
甚至南邊的關山、
北方的西巒大山全部都清晰可見。
步道長度僅800公尺
因為時間可能不夠,
只好不上去,
在登山口留影紀念,
我曾經到這裡。
又看到像風鈴的花,
不知道其名稱。
這裡停放車子不多,
表示登山者沒有很多,
遊覽車是我們的包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