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2日
下午四點多,
我們走過新北市
瑞芳區三貂嶺步道,
下山進入猴硐部落。
猴硐
位瑞芳區柴寮路附近周邊,
命名起因於附近一山洞有猿猴聚居,
所以稱為猴洞,
日治時期因當地盛產煤礦,
當地人為求吉利,
不喜歡礦坑裡有水,
故改猴洞為猴硐,
殆1962(民國51)年因猴字認為不雅,
改字為侯硐,
車站也隨之更名成侯硐站,
但在2005(民國94)年,
經研議為保留地方特色,
再次更名回猴硐。
猴硐位於台鐵平溪線上,
自清代起即是礦產山城,
因應煤礦的發展興起,
當時人口曾達6千多人,
猴硐當地車站、變電所因此設立,
周邊更有醫務所、礦工宿舍、
所長宿舍、美援厝、番仔寮、木工場、
五分車的柴油機車庫等建築設立。
礦業盛行的時期,
猴硐是台灣煤礦最大產區,
也是質量最好的礦坑,
當時僅瑞三公司一家煤礦公司,
年產量有674公噸,
遙遙領先第二名的466萬噸,
占當時全台煤礦產量的七分之一,
坑道總長60公里,
深度海拔96-348公尺間。
願景館前小吃攤,
都與礦工有關係,
這家礦工麵點仔(標準的台灣國語)。
願景館
位於猴硐車站的正對面,
過去供應選(整)煤廠及運煤,
日常營運維修所需之物料倉庫。
願景館
是由瑞三選(整)煤廠的倉庫改建而成,
側面看,是由老建築磚造整修完成。
願景館
內有礦工生活與物件陳列,
另搭配礦工畫家洪瑞麟的畫作作空間呈現。
願景館內敘述自
1851年起的歷史故事。
李建興(1891-1981年),
字紹唐,臺灣礦業鉅子,
出生於今新北市平溪區,
1930年舉家遷往瑞芳定居。
他是瑞三礦業創辦人,
因受私塾漢學教育,能詩文。
1916(大正5)年,
李建興進入瑞芳猴硐王寶勝的福興炭礦工作,
次年(1917年)公司改組後受邀入股,
並升為總經理。
1934(昭和9)年,
三井財團認為礦源枯竭,放棄開採,
李建興則認為仍有煤礦可採,
遂承租三井的礦場,
與弟弟們開設瑞三礦業。
而後因成功開採大量煤礦,
產量達到全臺之冠,
因而累積大量財富。
瑞三大橋(猴硐運煤橋)
為當年瑞三礦業公司創辦人李建興所捐建,
他是猴硐傳奇人物,
他所創辦瑞三礦業造就小鎮繁華,
這裡有他捐造的橋樑,
有他興建的礦工住宅。
李建興於1934(昭和9)年成立公司,
承包基隆炭礦瑞芳三坑(即猴硐礦區)採礦權,
將公司取名為瑞三,
從此展開在猴硐地區長達五、六十年採礦歲月。
民國40-60年代,
猴硐為台灣產煤重鎮,
煤礦產量全台第一,
創造傲人的黑金傳奇。
1990(民國79)年,
因開採的煤礦成本
無法與進口的廉價煤礦競爭,
才結束採礦。
礦場歇業後,猴硐人口外流,
聚落迅速沒落,變為寂寥冷清。
後來政府挹注觀光資源,
將瑞三礦業在猴硐的礦業遺跡,
打造成為猴硐煤礦博物園區,
以礦業文化及人文遺跡,
吸引觀光客的造訪。
下圖是洪瑞麟的礦工畫,
常以簡練、流暢又粗獷的筆觸來勾畫線條,
因而礦坑內獨特的情景、
礦工們一張張飽經風霜的臉孔、
黝黑緊繃的肌肉,就在他的彩筆下鮮活起來。
因其畫作會自然散發出一股強烈的情感,
往往不自覺就打動每一位觀賞者。
瑞三公司
在1976(民國65)年產煤量達22萬公噸,
是全台第一的煤礦產量。
運煤橋及選煤廠兩座建築物,
讓猴硐煤礦在礦業史上有更深的意義。
近年來
猴硐又以貓村打響知名度,
而成為觀光人氣小鎮,
每到假日總是吸引遊客造訪猴硐賞貓。
猴硐賞貓,
是近年來猴硐爆紅的旅遊景點。
猴硐礦業沉寂後,人口大幅外流,
位於車站後方的這個小村落
平時居民僅約百人,
且大多是老人,
而貓隻卻超過150多隻。
因居民愛護及餵食貓隻,
因此附近的大貓小貓便呼朋引伴,
群聚於此,形成貓村景致。
愛貓人士來此拍攝貓咪,
引領猴硐賞貓的熱潮。
猴硐貓的數量比居民人數還多,
貓咪個性不一,有的十分活潑,
大方讓遊客拍攝;
有的對遊客避之唯恐不及。
貓咪好像在說,
我在曬太陽,走開。
我愛睏啦,不。
交通資訊:
自行開車
大眾運輸
1.可搭乘台鐵直達侯硐火車站
2.在瑞芳車站搭乘基隆客運808路公車來往瑞芳和侯硐之間。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