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山
位於台中市和平區,
海拔2,366公尺,
1911年,
日本人因八仙山標高將近
八千日尺(7,998日尺,約為2,410公尺),
原擬命名八千山,
之後才確定取名八仙山。
我們巨足登山協會
2018年3月3日攀登八仙山,
在登山口留影。
1915年起,直到1963年,
八仙山長達48年輝煌的林業時光,
留下滿山整齊的人造林等,
訴說著林業的故事。
曾經有過的森林鐵道,
在結束伐木後全數拆除,
僅剩園區內的老照片供人憑弔。
八仙山森林遊樂區
現在隸屬林務局東勢林區管理處,
走過繁華喧囂的林業時光,
如今是山鳥樂園,
還有景色多樣化的輕裝短途步道。
八仙山森林遊樂區
內的地質多為脆弱的砂岩、
粘板岩以及硬岩所組成。
因受到十文溪的沖刷切割,
區內山勢相當陡急,
但未受到過多的干擾,
水質特別清淨,
生態資源也因而更豐富。
八仙山的開發,
肇始於雲霧中珍貴的檜木林,
因台灣檜木是全世界最好的檜木,
更是全球四大珍木之一。
八仙山整體的開發自1914年開始,
由日本總督府殖產局指示
阿里山作業所先行進行調查測量,
以開發林區中的檜木、
香杉、鐵杉等為主要的目標。
1915年,
總督府之下設營林局,
從此八仙山林業之經營,
遂脫離阿里山作業所,
而改隸於營林局。
為開發八仙山林木,
從豐原鋪設森林鐵路,
在伐木盛期,
曾有眾多伐木工人居住此地,
並在佳保台興建學校、
招待所、辦公廳、神社等,
儼然就是一個小型的社區。
過去八仙山林場與阿里山、太平山,
並列為台灣三大林場之一,
台灣光復後,
改制為八仙山林場,
延續日治時代的發展基礎,
繼續進行林業經營。
八O年代全面停止伐木後,
八仙山林區改向休閒觀光發展,
因而設置森林遊樂區。
對面這座山,
應該也是谷關七雄之一。
老樹或許因颱風影響,
有點歪斜。
中途有個廣場,
椅子等可以坐下來喘口氣。
這裡有個斷崖,
設置繩索防止遊客墜崖。
我們在這裡休息用午餐,
有個涼亭很方便。
用餐後休息一下,
繼續向上推進。
距離主峰1.7公里,
思考要不要繼續上攻。
長距離都是陡坡,
體力負荷很大。
老松在斷崖旁,
仍能活得自在。
我在這裡思考,
不要再走了,
到此就下山。
下山了,
看到木屋,
很想在這裡居住,
空氣一定很新鮮。
時間已經接近17點,
不早了,
還要趕回苗栗,
需要兩三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