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眼山森林遊樂區
位於桃園市復興區霞雲村,
與新北市三峽區滿月圓國家森林遊樂區交界,
僅有4公里之遙。
其名稱源自遠望酷似一隻朝東瞭望的大眼睛,
故得名東眼山,屬於新竹林區管理處管轄。
因位於海拔較高處,
人煙較為稀少,
保存大量的原始林木。
這裡是復興區最高之山峰,
海拔650-1,212公尺間,
循東眼山步道登山約1小時可達山頂,
遼闊的視野,可眺望四周群山美景。
這裡總面積916公頃,
擁有300多公頃的針葉林,
以人工造林為主;
闊葉林區主要樹種有香楠紅楠、
山黃麻、青剛櫟、樟樹、九芎等,
林下有秋海棠、菇婆芋、
捲柏、倒地蜈蚣及蕨類、蕈類;
與南投縣的溪頭有異曲同工之妙。
早期是北部重要的林場,
因此保留許多早期林業的遺跡,
滿山的人工造林地,
可看出森林復育的成果。
這台集材機
是將樹木砍下後的原木,
利用人力等聚集於運材路線上,
再用集材機及架空索道設備,
將人力集材提升
為機械集材的作業方式。
這裡具有豐富的鳥類資源,
是北部最佳的賞鳥地點,
常見鳥類如竹雞、白耳畫眉、冠羽畫眉、
紋翼畫眉、黃腹琉璃鳥、紅頭山雀等。
可見到的蝴蝶,
包含台灣紋白蝶、 大紋鳳蝶等,
其他的動物有台灣獼猴、白鼻心、
山羌、野豬、長鬃山羊、台灣野兔、
華南鼬鼠、赤腹松鼠、白面鼯鼠等。
這裡有三千多萬年前,
蝦、蟹類生物覓食或居住的痕跡,
蝦蟹類垂直挖入地層中居住,
並向四面八方挖管道或覓食,
形成樹枝狀通道遺留下來的生痕化石,
是森林遊樂區中少見的地質景觀。
台灣島前身是海底地層,
數千萬年以來,
來自古老中國大陸
東南亞地區河川帶來的泥沙,
在海底或海岸附近一層一層沈積,
形成又厚又重的地層。
數百萬年前受到板塊運動的擠壓,
這些古老海底地層逐漸隆起形成台灣島,
在這裡可看見乾溝層、
大桶山層、木山層與南港層等,
就是這些老地層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