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柬埔寨世紀傳奇-金邊風情、

紓壓SPA、華麗自助餐五日遊,

2019年11月21日上午,

暹粒參觀小吳哥窟後,

接著來到班蒂斯蕾古剎(Banteay Srei)。

DSC_0798.JPG

 

班蒂斯蕾古剎,

又名女王宮,

位於大吳哥東北方21公里處,

西元967年,

由羅真陀羅跋摩國王的一位大臣Yajnyavaraha

當時唯一非國王所建的廟宇。

根據奠基石的記載,

Yajnyavaraha既是一位學者,

也是一名慈善家,

救助人民於病痛、冤屈或貧苦。

廟宇的周圍原是一個名為Isvarapura的市鎮。

DSC_0801.JPG

 

走道兩旁的石柱,

代表男人的陽具,

象徵吉祥。

由這裡可見到印度教最原始的信仰,

對生殖器的崇拜。

印度教陽具稱為林迦,

在廟宇則是圓柱形,

而陽具下方必定有一方形,

代表陰具優尼,象徵陰陽共生。

有點像中國道家所說

「孤陽不生、獨陰不長」,

易經也說「一陰一陽謂之道」。

看來千年前的典籍,

都是崇尚陰陽調和。

DSC_0804.JPG

 

石門內是女王宮的中心部分,

三座朱紅色的鐘形寺塔,

由一條巨大的石基連接在一起,

兩面有對稱的配殿,

還有石台石屏,

所有建築都雕刻各式圖案與畫飾。

DSC_0807.JPG

 

因這裡是家廟,

為不冒犯國王,

建造之初,

特別將尺寸縮小,

大門高度僅1.5公尺,

要彎腰才能進入,

意思是要以謙卑的心入內。

DSC_0814.JPG

 

這是頭殘缺不全的神牛,

上方似乎遭切除。

DSC_0826.JPG

 

廟宇現在的名稱女王宮,

可能來自於建築牆面裝飾的精緻浮雕,

及建築規模的小巧,

有人也猜測此名得自浮雕上的女神。

DSC_0823.JPG

 

女王宮以朱色砂岩構成,

充滿精緻的浮雕,

有吳哥藝術之鑽(Jewelin Angkor Art)美譽

規模與尺寸較其他吳哥古蹟的建築為小,

一般認為即是女人的城堡名稱由來。

女王宮於11世紀擴建及改造,

在某種程度上國王主宰改造工程;

根據一段12世紀的銘文記載,

女王宮被賜予僧侶Divarakapandita並供奉濕婆,

至14世紀以後它才被遺棄。

DSC_0827.JPG

 

女王宮主要供奉婆羅門三大主神之一的濕婆神,

由於建造此座古剎的石頭為美麗的粉紅色,

此廟壁畫的雕刻是所有吳哥古蹟中最精緻細美的,

其中最令人讚賞的是創作者竟能將堅硬的石塊,

如雕刻木頭般琢磨出層次分明,

線條柔纖的精細作品,

不論門楣或石壁或窗櫺,

都刻鏤得一絲不苟,

巧奪天工,妙不可言,

是吳哥所有寺廟中石雕作品最上乘,

也是柬埔寨藝術的顛峰之作。

DSC_0831.JPG

 
1914年
 
女王宮才被西方考古人士所發現,
 
1923年
 
法國作家馬爾羅從女王宮偷走4件女神像,
 
但馬爾羅很快被查獲逮捕,
 
失竊的女神像也隨即被送回柬埔寨。
 
事件激起人們對女王宮的興趣,
 
隨後清理女王宮的建築,
 
在1930年代對女王宮的修復中,
 
原物歸位法也首次在重大工程上派上用場。
 

DSC_0837.JPG

 

人們起初根據女王宮的精緻浮雕,
 
猜測其建築時間較晚,
 
1936年發現奠基石之後才推翻此假設。
 
2000至2003年間,
 
為防止雨水浸蝕,
 
柬埔寨及瑞士合作的女王宮保護工程,
 
建築安裝排水系統,
 
採取防止建築被周圍的樹木破壞措施,
 
女王宮一直不斷遭受盜賊的破壞。
 

DSC_0842.JPG

 

20世紀末,
 
柬埔寨政府移走一些雕像原件,
 
改用複製品替代,
 
盜賊就將目標轉移到複製品上。
 
女王宮的一件濕婆及其女性化身烏瑪的雕像,
 
被移至金邊的國家博物館保護,
 
卻在博物館內遭到破壞。
 

DSC_0847.JPG

 

這是吳哥皇城裡雕刻最精采的建築,

被喻為東方的蒙娜麗莎,

又有吳哥藝術之鑽的美譽。

整座宮殿非常明顯的其他吳哥古蹟不同,

一進入就會被深深吸引,

難怪即使路途較遠,

卻仍被列為必看景點之一。

DSC_0850.JPG

 

女皇宮的規模雖然比其他寺廟嬌小,

圍牆內的面積只有100公尺寬、120公尺深,

但圍牆有內外3層,牆外有護城河,

可說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DSC_0863.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ns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