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9日
我們在宜蘭縣頭城鎮烏石港,
搭船龜山島一日遊,
登島環湖走一圈,
看到唯一的寺廟普陀巖。
普陀巖
舊稱拱蘭宮、廣德宮,
最早是三太子廟,源起於1930年代,
一位黃姓島民從中國大陸接回一尊三太子神像,
以木材搭建簡陋的廟宇供奉。
1940年代末,
一艘載有媽祖神像的中國漁船停靠於此。
島民與船員協商後,將媽祖神像安置於此廟。
此外還供奉王天君。
1967年,
島民將太子廟改建成媽祖廟,
命名爲拱蘭宮。
早年的龜山島民以捕魚維生,
平時少返回島上,
連每年農曆3月23的媽祖誕辰,
也很難統一返鄉參加誕辰慶典。
經眾人討論,
選定王天君誕辰的農曆6月15日
舉行太子爺生、媽祖生慶典。
該日稱為做6月半,
是島上規模最大的宗教祭典活動。
1970年代末,
龜山島列為軍事管制區,島民集體遷村。
廟內媽祖隨島民搬離後,
此廟廢棄,曾短暫名為廣德宮。
1980-1990年間,
該島駐軍先後有曾姓、劉姓連長意外而死,
導致軍心不安。
1989年
改供奉觀世音進駐,
士兵在此廟打掃、播放佛經、閱讀、寫信,
並在廟門懸掛普陀巖匾額,
另立有中華民族列祖列宗牌位。
媽祖、三太子、王君等神像返回龜山島,
原島上的神明與住民一起踏上離別10多年的島嶼。
2000年1月
龜山島由軍方移交給海岸巡防署,
2000年8月1日開放觀光,
此廟轉交東北角風管所代管,
將龜山里龜山路的282號門牌編給普陀巖。
神桌下的虎爺,
昔日山中驅鳥獸,
今來大海逐魚蝦。
1994(民國83)年
時任宜蘭縣長游錫堃贈送神恩浩蕩匾額,
仍然高掛在普陀巖內。
2021年3月6日我們再度登上龜山島,
解說員介紹普陀巖,
廟旁有一座金紙亭。
廟內另有兩尊神像。
佛光玄妙
恩澤四海
騎樓旁有老虎浮雕像。
普陀巖的簡介牌。
龜山島的遊客中心
正在整修施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