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4日下午四點多,
我們在馬祖北竿第二天旅遊,
自壁山搭車來到芹壁。
芹壁
有馬祖地中海之稱,
來馬祖,一定要到芹壁,
舊名鏡港,又稱鏡澳,
源自村落澳口有一突起海面的岩礁,
狀似一隻大海龜,居民稱它為芹囝,
岩礁的四周海水清澈見底如鏡,
因而又稱鏡港。
由海面往陸地看上去,
村落好似鑲嵌於芹囝後方山壁上,
所以有芹壁之稱。
龜島
屬於花崗岩礁石,
像隻烏龜龜趴在海面上,
感受被海洋擁抱。
島的四周,
海水清澈見底,
傳說風水特佳。
芹壁
是馬祖閩東建築最具代表性的聚落,
保存極為完整,
深受國內外建築、
文化及藝術界的關注。
人口外移出現的空屋,
改建成為民宿、咖啡館等
充滿人文氣息的地方,
為老宅活化的最佳典範。
房屋牆壁上光復大陸等的標語,
回想當時國共內戰,
政府撤退來台,
部隊或學生集合都要呼口號,
光復大陸國土,
消滅朱毛匪幫,
解救苦難同胞,
中華民國萬歲,
蔣總統萬歲,萬萬歲。
今天兩岸三地的大眾遊客看到,
多半會覺得可笑。
芹壁
背山面海,
主要分成北面山、南面山、中路等區,
清末時期為福建長樂鶴上陳氏家族開發,
屋舍為花崗石建築,
依山勢呈階梯狀排列,
層層相疊,錯落有致。
早年芹壁村民以捕蝦皮為生,
70年代漁業沒落,
居民大多外出謀生,
聚落荒涼破敗。
多年後,
聚落保存觀念興起,
老屋紛紛修復完成,
海水、龜島映襯著古樸的石頭老厝,
呈現出典雅柔和之美。
間隔近四年後,
2022年6月27日上午10點多,
再度來到馬祖的芹壁。
我們巨足登山協會
在馬祖芹壁大合照。
換個角度,
在高處看芹壁。
在道路的另一端看芹壁。
房屋都經過整修。
小巷弄內的民宿。
導遊為牆上的標語作說明:
消滅朱毛漢奸,
或許年輕一輩看不懂朱毛是甚麼碗糕?
朱毛指的對岸的朱德及毛澤東,
他們將老蔣的軍隊驅趕到台灣,
所以老蔣恨死這些人,
稱之為匪或漢奸。
龜島,
還是一樣蟄伏在這裡。
芹壁聚落
依循著地形高高低低錯落,
環抱著遼闊大海,
高登島、龜島、大坵島近在眼前,
宛如希臘聖托里尼的小小翻版。
天和成錢莊,
應該是古時候
戒備森嚴的換錢場所。
芹壁聚落家適咖啡,
旁邊的階梯一路上去,
可見到昔日電影『花漾』的拍攝場景。
天后宮底下階梯入口,
兩隻綠色獅子,
渾身油綠、公母一對,
作為廟門的守護,
其造型不見凶猛,
只有可愛,甚至可親。
階梯扶手上有石雕青蛙,
在台灣似乎也是沒有見過。
房屋外牆磁磚
似乎統一人字行。
芹沃烘培,
肚子餓了,
這裡有餐廳。
帽子、口罩,
每個人都怕曬。
太陽很炎熱,
大家都躲在陰涼處。
來到芹壁,
留影紀念。
老村長的魚寮,
上次來這裡也有在這裡拍照,
很特殊的名稱,
在這裡也可以看到龜島。
其門牌芹壁村25號,
正對著一片汪洋大海,
退潮後可步行至龜島。
這棟老房子已有五、六十年的歷史,
早期是一棟廢棄的漁寮,
屋主女兒將原屋拆除改建,
保留原石的歲月鑿痕,
以現代工法重新砌石施作,
希望還保有原本的氛圍與味道,
又必須符合現代人居住的條件。
來這裡的,
還有另外團客。
心情紛亂時,
可以在這裡看海,
應該可以紓解心中壓力。
這個門應該是給觀光客與大海合照用,
所以要拍一張留念。
馬祖客運在芹壁的候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