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苗栗縣中港溪太極拳協會
2017年4月23日基隆一日遊,
中午來到碧砂漁港988餐廳用過午餐,
搭遊覽車來到和平島海角樂園,
大家在入口處集合大合照。
和平島
位於基隆市中正區平一路360號,
為基隆嶼北端與台灣本島相通,
形成陸連島,距基隆市約4公里,
佔地66公頃餘,
島上終年受東北季風吹襲以及海浪拍打,
形成天然地質美景。
1947年二二八事件,
和平島估計有三十多名琉球漁民,
因不會講中文而被槍決,
處死地點就在今和平島公園九孔游泳池旁海岸。
2010年8月12日,日
與二二八琉球受難者家屬代表
新城博來和平島勘查,
希望在事件發生地勘查建碑適當地。
琉球企業家石原地江
在2010年成立名為琉球漁民石像建立的籌備會,
台灣二二八關懷總會、
基隆市議員游祥耀等人,
捐贈高約3公尺的琉球漁人石像。
選擇此地點的因素,
是因該地祭祀先人,
又近琉球先人捕漁作業場所。
2011年12月時舉行琉球漁民慰靈碑揭幕。
以琉球漁民銅像紀念碑名義建立,
除了悼念受難者,
也紀錄琉球漁民在台灣的生活事跡。
雕像以1905年來此定居的琉球漁民內間長三為原型。
觀海步道中有一座涼亭。
和平島
在清朝前期時稱雞籠嶼或大雞籠嶼,
為北台灣最早有西方人足跡的地方,
也是基隆最早有漢人入墾所在之一;
在1870年,
為與東北方海上的小雞籠嶼(即基隆嶼)區隔,
因此改名為社寮嶼,
1949年被改名為和平島。
和平島公園以最少的人工設施
來減少對自然破壞,
以維繫自然生態的心,
來建設這美麗的自然寶藏,
島內奇岩異石林立,
海岸奇特的海蝕地形景觀,
基隆嶼就在正前方不遠處海面上。
16世紀初,葡萄牙人來到中國,並以澳門為基地,往來於日本與印度間,經營海上國際貿易。1542年,載滿商品、茶葉,航往日本一艘葡萄牙商船上,正在駕駛艙內品嘗錫蘭紅茶的船長,聽到水手突然大聲喊叫:「Ilha Formosa!!」。立即拿起單筒伸縮望遠鏡向遠處眺望。果然看見一片青蔥翠綠的海島,但卻尋遍地圖無法找到這個島嶼。因此「Formosa福爾摩莎,美麗之島」就成為西方世界口中台灣的代名詞。
1626年,西班牙總督施爾瓦Don Fernando de Silva)為突破封鎖,派提督卡黎尼奧(Antonio Carreno de Valdes)率艦隊克拉克三桅帆船2艘,戎克船12艘,載兵士300名,浩浩蕩蕩自呂宋經由台灣東海岸航向北台灣。
5月11日到達三貂角(Santiago),12日進入雞籠港(Santisima Trinidad),16日在社寮島舉行佔領儀式,隨即築城,城名聖薩爾瓦多(San Salvador-聖救世主)。1627年,馬尼拉的補給困難,島上原住民又拒絕出售食物,守軍只能吃狗肉、老鼠充飢,於是派遣20名士兵前往淡水,向原住民收購糧食。
停留期間遭附近部落攻擊,隊長及7名士兵被殺,其餘人逃回雞籠。1628年,西班牙軍再派100名士兵進攻。原住民的弓箭、長茅不敵西番的洋槍、火炮,被迫割讓土地。西班牙人隨即在淡水興建「聖多明哥城」(Santo Domingo-今紅毛城原址)。
1632年,西班牙人往來雞籠、淡水兩地的海路常受季風以及洋流影響而中斷,於是派遣80名士兵進入台北盆地探路。這支部隊沿著淡水河逆流而上,再沿基隆河前進,終於找到一條快捷的路線,也就是現今的陽金公路。
1637年,菲律賓總督科奎拉(Sebastián Hurtado de Corcuera)為減少開支,決定削減北台灣軍力,下令摧毀淡水聖多明哥城,僅留駐軍於聖薩爾瓦多城。1641年,荷蘭人聞訊前來雞籠探虛實,這時西班牙軍威望大不如前,但荷軍評估火砲數量仍不足以攻佔城堡。1642年8月21日,荷軍認為時機成熟,大舉進攻雞籠,西班牙軍無力抵抗,至26日僅6天就投降,結束西班牙統治台灣時期。
荷蘭人攻佔社寮島後,重建遭砲火摧毀的聖薩爾瓦多城另名北荷蘭城,向東台灣探金;又在淡水「聖多明哥城」原址重新修築「安東尼堡」,即今日之「紅毛城」,掌控硫磺貿易。
1668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決定撤出台灣,自行炸燬北荷蘭城,結束台灣的統治。隨後鄭氏王朝鄭經,於和平島島設雞籠安撫司。1680年,鄭經為防止清朝海軍佔領,派軍炸毀北荷蘭城,將之夷為平地,但翌年於舊址重新築城,卻又隨即廢除任其荒蕪。18世紀清治時期未再使用該城,漸趨頹圮。
清光緒10年(1884年)中法戰爭,法國為封鎖中國,並覬覦基隆的煤礦供艦隊使用,爆發西仔反戰役,多次攻佔和平島。二戰期間又遭美軍轟炸,最終,歷盡滄桑的聖薩爾瓦多城走入歷史,成為書中的建築…
★ 自行開車:
1、國道1號:由基隆交流道下,直行中正路後於正濱路左轉,續行和平橋後直行和一路,於平一路右轉即抵。
★大眾運輸:
搭乘基隆市101號公車於「和平島公園站」下車,循正濱路步行約5分鐘即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