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巨足登山協會
2015年6月28日登山目標,
是位於新北市平溪、瑞芳區
與基隆暖暖之間的五分山,
為附近之最高山峰,名列台灣小百岳,
視野開闊,常登山的朋友,
對這座山應該不會陌生,
山頂有一顆白色巨球,
是中央氣象局五分山氣象站的雷達,
我們在開始出發前大合照。
五分山氣象雷達站
於1990年07月01日奉准正式成立,
1996年04月16日開始安裝雷達儀,
是氣象局台灣北部的雨量回波雷達站,
山頂視野好,假日開車上去的人很多。
山之巔海之涯的五分山
以登高望遠,處於台灣東北角,
視野良好而著名,迎向東北季風,
山頂景觀以芒草耐寒植被為主,
與大屯山類似,
都以菅芒浪白之秋景著稱。
公路蜿蜒而上,有一個髮夾彎,
地勢漸高,視野漸開展。
這裡是五分山步道終點,
但我們反方向上山,
所以是我們的起點。
太陽好大,
女山友全身裹得緊緊的,
防曬很重要。
我們由通往氣象雷達站小路往上爬,
小小的人行步道,有一三角點,
有消遙遊等山友樹立高度標示牌,
五分山757M。雷達站沒有對外開放參觀。
我們離開氣象站,
天氣很好,晴空萬里,
天上白雲搭配白色巨球,美嗎?
在五分山上,
可遠眺基隆外海的基隆嶼,
基隆附近的基隆山,瑞芳、四腳亭、
暖暖、八堵一帶的基隆河谷,皆在腳下。
愈往高處,視野愈遠,景色愈美。
五分山步道長3.2公里,
全程皆鋪石階路,綿延於山巒之間,
自遠而望,宛若萬里長城,
這裡四季景致各具特色,
夏季清風徐徐,
晚秋的芒花在山巒間隨風搖曳,如詩如畫;
冬日時常雲霧繚繞,彷彿漫步在雲端。
不但是遊客登高望遠的好所在、
攝影師補捉晨昏美景的最愛、
單車迷的挑戰路線、
也是夜間觀星的絕佳地點。
我們苗栗縣巨足登山協會
2020年11月21日
由基隆暖暖區暖東峽谷上山,
接著往新北市平溪、
瑞芳區間的五分山方向走,
在交界處大合照。
下雨天,
大家有的穿雨衣,
有的撐雨傘。
雖然是下雨天,
但很多山友仍然不忘拍照,
拍下難忘的美景。
天雨路滑,
要步步為營,
一個不小心會滑倒受傷。
小小土地公廟很克難,
以石板簡單堆砌起來,
沒有神像,
但拜拜心誠則靈。
頂子寮山
海拔550公尺,
位於嶺頭福德宮後方,
山頂有無名基石,無視野。
階梯採用水泥方塊磚,
下雨天比較不會打滑。
步道兩旁雜草有清理,
否則會不好走。
五分山
位在平溪區、瑞芳區與
基隆暖暖區界稜上,
海拔為756.7公尺,
是平溪的第二高的中級山。
山友們看一下就走人,
只好以手機自拍留影。
山頂雲霧很濃,
看不到遠處。
我們在涼亭這裡休息用午餐,
正好在山頂,風好大。
下山途中,
又看到一座小小的土地公廟,
但這座頭頂還有搭鐵皮屋防風雨。
經過小河流,
有弧型小橋跨過。
兩點多
就到五分山步道起點,
我們由這裡下山。
路過平溪煤礦博物園區,
位於平溪區十分寮,
前身是新平溪煤礦公司,
1965(民國54)年開坑,
至1997(民國86)年封坑
停止開採而走入歷史。
有遊客在礦坑口等候下去坑道參觀。
棄置在軌道旁的舊運煤推車。
窄軌鐵道很孤寂的躺在草地上。
已經沒有開採的礦坑,
所有的器材都當成寶,
展示給願意賞光的遊客看。
四層樓高的置煤場。
我們在這空曠處等候包車,
繼續下個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