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苗栗縣社區大學古道探訪課程,
2015年4月25日由蔡老師帶我們到獅頭山,
獅頭山位於新竹峨眉與苗栗南庄之界,
屬於參山國家風景區,
是著名的佛教聖地。
從日治時代初期,
佛教僧侶就利用獅頭山天然岩壁洞穴興建寺廟,
最早的獅巖洞(元光寺),
建於1895年(明治28年),
後來勸化堂、梵音寺、輔天宮、開善寺陸續興建。
我們交通工具是同學間共乘,
搭車的給開車的同學補貼油錢,
金額保密,當天來到獅頭山的獅尾,
屬於新竹縣峨眉鄉轄區,
停車場有介紹獅頭山的告示牌。
獅頭山獅尾,
有個水濂洞,
可不是西遊記中齊天大聖的花果山水濂洞,
入口就在峨眉鄉獅頭山遊客中心前方山腳下,
它是獅頭山上最大的天然岩洞,
因山泉是由上而下垂漣在石壁前而得名,
洞前有溪水流過,
淙淙流水聲如梵音,
而又稱梵音寺,
主神釋迦摩尼佛及觀世音菩薩,
就在停車場下方,但當天我們沒有下去。
這裡有停車場,免收費,
有個涼亭,炎炎夏日,
在這樹蔭下乘涼一定會有好心情,
女同學對著相機燦然一笑。
穿過一條小河流,
老師在這裡作簡短介紹。
平緩道路走沒幾分鐘,
就開始一個陡坡,
沒關係,不用害怕,
登山課程就是要挑戰體能,
越爬越勇。
石跳仔,
慶腳食頭那,
一步一步踏穩行。
這句話是客家俚語,
非客家人八成會看不懂,
其意思是
頭腦保持清楚,
才能將事情做得更穩當。
糯米橋(水濂橋)
在獅山旅遊服務中心下方,
橫跨藤坪溪,
早年獅山道路未開闢前,
是來往峨眉、南庄鄉民往來之間必經的橋樑。
拱形糯米橋,
建於西元1918年(大正7年,民國7年),
石磚用糯米黏合,古稱糯米橋。
橋長7公尺,橋面寬2公尺,
橋下藤坪溪水把河谷
切割出深十餘公尺的天然峽谷景觀。
2002(民國91)年
參山國家風景區打通長生橋原來古道入口道路,
再從糯米橋東面,
沿著河谷崖壁開通一條步道,
通過溪谷從水濂洞入口處出來,
全長1公里左右,
然沿途可見峽谷、壺穴、漂石等,
河谷特殊地形及豐富藤類植物,
也可以親近溪流,觀賞溪魚優游。
交通指引
中山高頭份交流道下>接台124號道路(往峨眉方向行駛)>珊珠湖接台三線道路>峨眉鄉>百年水濂橋(糯米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