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6日下午5點,
自己騎鐵馬來到東港鎮南平里631-25號青洲濱海遊憩區,
這裡設有噴水池、兒童遊戲區及兒童戲水池。
擁有蔚藍海洋與陽光沙灘的青洲濱海遊憩區,
佔地約7.6公頃,位置在大鵬灣潟湖唯一出海口西南側,
背倚大鵬灣、面向台灣海峽,觀海視野極佳,
可遠眺小琉球與海面上點點船隻及海天一色美景。
此處更因緊臨鵬灣跨海大橋橋邊,
而成為遊客觀賞開啟橋的最佳好望角。
遊客服務中心,
是青洲濱海遊憩區最具特色的建築,
灰色外觀,樓高3層,特殊的屋頂造形,
宛如一隻大鵬展翅的飛鳥,亦有人說像隱形飛機造型,
兩種形容恰巧都呼應大鵬灣過去的軍事背景。
一樓為遊客諮詢服務站。
旁邊另有伴手禮販售區及自行車租賃站。
二樓為多功能視聽中心,
僅供團體租借使用場地。
三樓經營631 cafe輕食茶飲,
提供露天座位讓消費者歇腳賞景。
青洲濱海遊憩區,
緊臨鵬灣跨海大橋,
位於大鵬灣出海口交界,
擁有蔚藍海洋與廣闊綿延沙域沙灘,
常年氣候溫和,面向台灣海峽及小琉球,
是觀賞鵬灣跨海大橋開橋秀的最佳景點。
欣賞鵬灣跨海大橋開啟秀後,
再轉個方向看海,
目送夕陽落入海平面絢爛畫面,
將臺灣海峽與大鵬灣美景同時盡收眼底。
消波塊
又稱為防護塊(armor unit),
二次大戰中的北非戰線上,
法軍用菱形塊(tetrapod)阻擋德軍坦克前進。
戰後清理戰場,
將此種體拋在海邊防波堤周圍,
以替代護堤方塊。
原本為廢物利用,
不料其消波效果甚佳。
此為異形消波塊的鼻祖。
消波塊是為抵住波浪的侵襲,
但其目的不外是為減少波浪所帶來的能量損壞海岸,
但也是破壞自然景觀的元兇之一,
大眾對於消波塊的評價,可以說是毀譽參半。
南平里新興社區,
位於東港之南方,環繞於大鵬灣前,
係一帶狀沙洲,地勢平坦,
且沿海岸線呈狹長地形,
當地人大多以南平稱之,
社區居民大多以大鵬灣內養殖漁業為經濟活動。
相傳南平因聚落多臨茄萣港,
由皇帝冊封為金茄萣港庄。
在當年海提未建的南興社區,
遭海岸潮水侵蝕相當嚴重,
今日所見之聚落,大多為遷移另建的,
並非原始的開墾點,也因此居民多無地權,
多以農舍之名申請搭建的。
全長約300公尺的海岸賞景步道,
輕柔地依偎在台灣海峽沙岸邊旁,
路徑設計彎彎曲曲地猶如波浪意象,
整體造型具有美感,
沿途設有觀海休憩亭,
讓遊客漫步其中時,
能歇腿、望海、吹風、放空。
海景棧道
全長約300公尺的海岸賞景步道,
倚靠台灣海峽沙岸邊,
沿途設置有觀海休憩亭,
讓遊客能漫步其中,停腳小歇,
分享青洲獨具的藍海水元素與綠色芬多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