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7日澎湖3日遊,第一天行程吉貝嶼沙灘活動結束了,

回到飯店休息等候用餐,空檔時間自己騎機車閒逛,多認識吉貝嶼這個小島,

討海人對於神明十分敬畏祈求神明保佑出海捕魚能漁貨滿艙,且都能平安歸來。

外觀是觀音寺 ,一樓則是天上聖母。

DSC_0314

 

  觀音寺,應該是主祀觀世音菩薩,又譯為觀自在菩薩,

名號意思為「觀察世間音聲覺悟有情」。

為大乘佛教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

大勢至菩薩一起,為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菩薩,

並稱「西方三聖」,同時祂也是四大菩薩之一。

百年前吉貝東方海面出現萬丈紅光,光彩耀眼,

村民當時聯想到是否海面上出現寶藏,全島居民駕著漁船出海察看,

結果在海面上發現一尊觀音佛祖金身,後來村民將之供奉於武聖廟內奉祀,

募款興建廟宇祀奉,名為觀音寺。此後不僅吉貝合境平安、村民的生活也日益改善。

DSC_0315

 

媽祖(天上聖母),俗名林默娘,昇天以後,

隨時降落人間救助世人,尤其是遭遇海難的船隻,

經常在千鈞一髮之際,忽然見到萬道紅色的光飛越海上,

狂風巨浪轉眼平靜,遭難的漁船終能順利歸航。

很多與海洋為鄰的國家都有海神崇拜,

中國也有自己的海神娘娘,就是媽祖。

媽祖廟宇遍布中國沿海各地,以至東南亞地區,

僅台灣地區,就有媽祖廟五百多座,各地媽祖信徒已經到一億人。

因時間不多,只在門口照相就走。

DSC_0401

 

 吉貝港停滿各式漁船,現在應該是退潮時間,漁船都在港灣內停放。

DSC_0320

 

 武聖殿,是吉貝嶼第一座建立的廟宇,原名關帝廟,

最早可追溯到1653年。重建前原始舊貌僅有一樓,

採四合院型式,與馬公天后宮造型相同,1960年新建成二樓,

並正式更名為武聖殿。廟宇現況為2005年7月21日入火新修落成,

武聖廟呈現出光鮮亮麗的外貌,持續引領並守護著吉貝的居民。

武聖殿為台灣少見之祭祀五虎將廟宇,五尊軟身五虎將神尊,

是先民唐山過吉貝帶來的,建立吉貝島上第一座廟宇。

目前殿上主祀為文橫聖帝,大小兩尊聖帝君及一尊趙子龍,

為吉貝最親民的神明,地方習俗只要有喜慶如起厝、婚嫁等,

都會到武聖殿迎帝君回家一同慶祝。 

DSC_0323

  

 赤兎馬

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兎,赤兎馬一直是好馬的代表。

赤兎馬,先是跟隨呂布,後來又跟隨漢壽亭侯關羽,

從此和青龍偃月刀成為關羽的代表形象。

赤兎馬即兎頭的紅馬,而非跑得快如兎子的紅馬。

吉貝嶼信徒專為赤兔馬建造一座亭子當神來奉祀牠。

DSC_0322

 

 武聖殿前廣場有一支鐵旗,

據說澎湖的每座廟宇門前都會有這一旗桿,

有人說這是船上的船桅,越大的船,高度就會越高,

在廟口前面樹立上這根旗桿,除了保佑海上平安外,

也越旺的香火,旗桿高度才能立的更高,有廟宇互相較勁的意思。

DSC_0321

 

 武聖殿前廣場旁有一座看起來像燈塔模型,不知其用途。 

DSC_0324

 

 福德廟,主祀福德正神,地址在吉貝村2鄰8-2號,

一般土地公廟都是比較小間,

這裡的福德廟似乎比較大。 

DSC_0325

   

   咾咕石,本名珊瑚礁石,澎湖人習稱為「咾咕石」,

是早期之珊瑚礁化石,長相醜陋卻能抵擋無孔不入的東北季風。

不僅是價廉取便,還有堅固經久之利,

由於澎湖附近海岸有成片的珊瑚林,

澎湖當地居民取來建造舒適又堅固石屋及三合院防風牆,

孕育澎湖人在惡劣環境中也能生存的堅韌個性,

它就是澎湖著名的「菜宅」。另外,咾咕石或玄武岩塊也用以圍田防風,

形成所謂的「蜂巢田」。此外,聰明的老祖先也利用它在潮間帶堆砌成一堆一堆的,

它像小石塔,漲潮時完全沒入水中,聰明的祖先利用底棲魚兒躲藏的特性,

配合退潮的潮汐原理,用網具將魚兒困在石堆中捕魚,這就是有名的「抱墩」。

DSC_0400

 

 退潮後的吉貝漁港及夕陽 

DSC_0326

 

 吉貝漁港停放5艘等待滿潮後出港捕魚的漁船 

DSC_033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ns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