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開拓史料蠟像館,原係英商德記洋行,創建於清同治6年(1867年),屬於英屬東印度公司,安平港通商因此英商德記洋行代表馬遜(J.C.Masson)來安平租屋營業,便在英國駐安平領事館北側興建洋房、倉庫,以輸出台灣的砂糖、樟腦,並輸入鴉片為主,德記洋行主要是經營茶葉出口貿易。

    在日據時代由於貿易已被日商壟斷因此洋行紛紛倒閉。之後便將德記洋行改為大日本鹽業會社會營業所,1945年台灣光復後改制為台南鹽場辦公室,後來又成為台南鹽場宿舍。

   奇美集團所有之奇美文教基金會,本於取之社會,用之社會之理念,於1979年響應台南市政府的整修計畫,獨捐500萬元作為製作民族英雄鄭成功等之蠟像經費,1981年4月於台南市長蘇南成任內完成台灣開拓史料蠟像館工程。

DSC_0290

 

行政館(Government)

早期先民渡海來臺,一無所有,僅靠一股信仰、堅毅精神,

先則歷經驚濤駭浪與海寇肆掠,繼而抵臺後遭異族剝削、先住民抵禦,

乃忍辱負重,含辛茹若,開拓荒野,終有所成。

DSC_0260

 

原住民房子

平埔族是臺灣先住民中開化最早的部族,

已知稼穡,織布,自古盛行紋身、黤面、披髮不修,

男子常束髮,夏則裸體只以方布圍遮私處,

冬以大毯、鹿皮披之,生活簡單,食不離酒,

由於臺灣山地多鹿,每攜弓箭夥伴帶犬狩獵。

DSC_0263

 

 

 荷蘭人房子(Dutch House)

如果你問荷蘭人什麼是「家」,

得到的答案會是「gezellig」,

他們認為沒有英文字可以表達這個荷蘭字。

字典上的翻譯是「舒適」,而「舒適」在荷蘭的定義就是「狹窄」。

DSC_0266

 

 漢人館(Chinese House)

早期私塾教育,均以移風易俗、啟發民智、改善生活、延續倫理命脈為宗旨。

荷據末年,在臺先住民雖受異族文化洗禮,但仍脈傳炎黃文化,

及鄭成功率師入臺,隨行者多孤臣、宿儒、飽學之士,設塾教讀不乏其人,

對當時臺灣文教,大有裨益。其中以沈文光當居首功。

DSC_0268

 

 船(The Ships)

早期先民渡海來臺,一無所有,

僅靠一股信仰、堅毅精神,先則歷經驚濤駭浪與海寇肆掠,

繼而抵臺後遭異族剝削、先住民抵禦,乃忍辱負重,

含辛茹若,開拓荒野,終有所成。

DSC_0270

 

 

早期晒鹽過程

採集鹹土和鹹沙:由溪溝引海水入餾池後,

將海水洒在沙埕上沙泥,

俟沙泥晒乾後,裝入漏池以防流失。

裝漏:挑所採集鹹沙泥入沙漏池。

淋漏:挑海水入 沙漏池濾去鹽分,並由池底管注入鹽滷窟。

翻漏:已濾出鹽分的沙泥挖起,洒在沙埕上,並不時翻覆。

汲滷晒鹽:將貯藏於鹽滷窟新滷,

以桶杓汲進坵盤,經日晒風吹,蒸發結晶。

收鹽:晒丁在巡丁監視下收鹽。

收倉:所收之鹽,以制斛盤量收倉。

DSC_0276

 

 

 

鄭成功率軍圍攻熱遮蘭城

明永曆15年(1661年),

鄭師直指臺灣,先陷赤崁城,

時駐熱遮蘭城荷人長官揆一遣使求和被拒,

決心頑抗,鄭師分水、陸二路,圍攻熱遮蘭城,

烽火屢屢,荷人由於孤城援絕,

於同年12月13日雙方協議停火。

鄭成功與荷人媾和談判:明永曆15年(1661年),

雙方和議開始,經過數次會商,在12月22日簽訂和約,

分18條,內容列舉均顯示鄭成功對戰敗之荷人寬大為懷,

同年,荷人全部撤退,臺灣復歸中國版圖。

DSC_0278

 

 

早期先民渡海來臺灣,

一無所有,僅靠一股信仰、堅毅精神,

先則歷經驚濤駭浪與海寇肆掠,

繼而抵臺後遭異族剝削、先住民抵禦,

乃忍辱負重,含辛茹若,開拓荒野,終有所成。

DSC_0279

 

 

 台灣先民大都由福建、廣東移民來台,

不忘本攜帶祖先牌位搭船遠渡重洋,

跨過黑水溝台灣海峽,

來到台灣落地生根。

DSC_0280

 

 

平埔族是臺灣先住民中開化最早的部族,

自古盛行紋身、黤面、披髮不修,

男子常束髮,夏則裸體只以方布圍遮私處,

冬以大毯、鹿皮披之,

生活簡單,由於臺灣山地多鹿,

每攜弓箭夥伴帶犬狩獵。

DSC_0281

 

 

 山林內有山豬、花鹿等野生動物

DSC_0282

 

 

 平埔族是臺灣先住民中開化最早的部族,婦女在家中織布

DSC_0283

 

 

 台灣農民耕種割稻

DSC_0285

 

 

 風調雨順處處飄稻香 

寶島豐收人人勤職事

DSC_0286

 

 農民以水牛牽引石磨甘蔗,製作蔗糖。

DSC_028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ns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