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埔老街
位於新竹縣北埔鄉,
是屬於客家聚落,
四面環山,有著迷人的風情,
附近的古蹟景點都充滿著懷舊味道,
其範圍包括北埔街、廟前街、南興街、城門街,
街區內有金廣福、天水堂、慈天宮等古蹟。
其特產有靠秋季九降風製成的
柿餅、柿乾以及芋仔番薯月餅,
而另稱椪風茶的東方美人茶與客家擂茶。
北埔的繁榮得利於附近的煤礦,
然而在礦藏枯竭後,北埔也跟著衰落,
後因為原在北埔街上的北埔鄉公所遷到中山路,
以及臺3線公路拓寬等因素,
此地幾乎完全失去昔日商業盛況,
不過由於客家風味小吃與老街懷舊風潮,
使得此地轉為觀光勝地。
北埔街區
因是基於拓墾目的發展起來的,
所以住屋十分緊密以達到防禦效果。
該街區的重心分別是金廣福會館
與當地信仰中心的慈天宮,
慈天宮以東的建築多為土埆厝,
是早年墾民的住所;
以西的部分多為長條型街屋。
慈天宮前的北埔街到南興街口的這一段,
過去稱為上街,
而從南興街口繼續到
北埔國小的這一段則稱為下街。
從慈天宮出發,
沿著老街曲巷往前走,
沿途會經過姜阿新宅、天水堂及金福廣,
其中姜新阿宅的建築是屬於歐式風格,
在當時是從事製茶事業。
北埔鄉公所與鄉民代表會
於同一棟建築物內,
相安無事,表示所、會和諧吧。
北埔天主堂,
母親以言行教導子女,
聖人以天道治理國家。
北埔聖母幼兒園,
就在天主堂後院。
北埔新竹縣美容職業工會,
紅瓦厝看來古色古香。
擂茶
始於唐朝的擂茶,
是客家人特有的飲食習慣,
其主要原料有-米仔、茶葉、花生、芝麻,
搭配著擂缽和擂棍等道具來使用。
北埔老街
遊客多到摩肩擦踵,
好像是廟會大拜拜。
寶記
膨風茶舖
童玩風車一個20元,
給小朋友拿在手上,
就會玩得很高興。
老街粄條
客家料理
客家湯圓 薑絲炒大腸 客家小炒
慈天宮
刺眼的陽光讓人不由得舉手遮臉。
慈天宮
佛道廟宇,
建於清道光26年( 1846年 ),
目前是屬於台灣三級古蹟文化資產。
主祀觀世音菩薩、副祀三官大帝,奉於左側,
三山國王奉於右側。
1835年,設庵奉祀觀音菩薩。
姜新阿洋樓,
仿歐式之巴洛克式建築的古蹟。
其建築物代表北埔地區
日治時期發展之特色,
目前指定為縣定古蹟。
姜阿新生於明治34年(1901),
曾任竹東茶葉株式會社董事長,
台灣光復後成立永光股份有限公司,
經營紅茶外銷,
亦曾擔任台灣省臨時省議會議員。
洋樓於1946(民國35)年興建,
1949(民國38)年完工,
當時正值其事業如日中天,
興建可接待外賓及居住的豪宅。
洋樓由竹東建築師彭玉理所設計,
其用材與作工均極為考究。
數年前,
我就讀研究所在職班時,
校外教學曾經進去內部參觀。
北埔 老宅
北埔 老宅
北埔老宅
安裝鐵皮,明顯不搭調。
北埔老宅
北埔老巷道
北埔老宅
經過一番整修,
比較具有可看性。
北埔 金福廣老宅前有綠色草地
金福廣公館
建於1834年,
「金」指官方資金或好彩頭,
「廣」代表客家人,
「福」代表福佬(閩南)人。
創建於清道光15年(1835),
現址即為當時之拓墾組織總部及隘防指揮中心,
是現今全台碩果僅存的公館建築。
1983年金廣福公館被指定為第一級古蹟,
金廣福公館及天水堂現仍為
北埔姜家(姜義豐家族)所有,
代代相傳已延續超過180年。
北埔公車站,
外貌狀似老宅。
2020年10月17日
下午兩點多,
我們在北埔五指山下山後,
接著就進來到北埔老街走走。
市場出入口都置放路障,
劃設為行人徒步區,
假日10-18時車輛禁止進入。
遊客男女老少均有,
人潮滾滾,
人潮就是錢潮。
廟前古蹟一條街
經過整修後的老宅
經過整修後的老宅
經過整修後的老宅
經過整修後的老宅
金廣福老宅
金廣福入口
私人住宅
禁止進入
姜氏故居天水堂
創建於清道光12(1832)年,
是北埔聚落內最大的開拓功臣,
首任總墾戶姜秀鑾的故居,
因姜氏的郡望堂號為天水郡,
故名天水堂。
天水堂以秀巒山為樂山,
形勢穩定優美,為三合院格局。
門樓燕尾造型,且台階有特大台面,
號稱全台最優美門樓之一,內埕以石板鋪成,
外埕則就地取材,以鵝卵石鋪成。
經過整修後的老宅
走進古宅風華
養生茶飲
北埔膨風茶
一九九八創
老聚落茶博館
靜文
水井茶堂
彭城堂古宅模型
8號茶點小舖
養生擂茶DIY
慈天宮
正在整修中,
廟口置放一告示牌:
歡迎善男信女
光臨本宮
進香參拜
福佑平安
慈天宮
位於北埔鄉北埔街1號
姜秀鑾長孫姜榮華於
同治13年(1874年)的大改建為主,
增築兩廊與前殿,
成為兩殿、兩廊、兩橫屋的格局。
廟前廣場採石條鋪製,
石材為北埔地區的砂岩。
步口檐廊的石雕蟠龍柱均採升龍造型、
廟內有2組二十四孝石柱。
門口兩隻石雕獅子。
佛光普照。
註生娘娘
由麵線堆疊成神豬
福蔭羣生
福庇群生
德參造化
廟內大鐘
廟內大鼓
大門兩側門神
慈天宮屋頂裝飾
慈天宮屋頂裝飾
慈天宮屋頂裝飾
慈天宮屋頂龍身
慈天宮屋頂裝飾鳳凰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