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Republik Österreich),位於歐洲中部的內陸,與多國接壤,東面是匈牙利及斯洛伐克,南面是義大利及斯洛維尼亞,西面是列支敦斯登及瑞士,北面是德國及捷克。首都兼最大城市是維也納。奧地利曾是統治中歐650年哈布斯堡王朝的核心部份。
奧地利在舊石器時代已經有人類活動,曾被古羅馬人、匈奴人、倫巴第人、東哥德人、巴伐利亞人及法蘭克人佔據。由10至13世紀(1489年)哈布斯堡家族進駐奧地利,從此至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覆亡之前,哈布斯堡家族便等同神聖羅馬帝國。
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解體,而在此兩年前,弗蘭茨一世(即神聖羅馬帝國的弗蘭茨二世皇帝)宣佈自己為奧地利帝國的皇帝,統治範圍是以奧地利為中心的哈布斯堡王朝世襲領地。1867年,為了化解普奧戰爭失利對帝國的衝擊,奧地利帝國又和匈牙利合併為一個共主邦聯──奧匈帝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戰敗後的奧匈帝國被分割,其中原先內萊塔尼亞的一部分形成了今天的奧地利。戰敗的奧地利被禁止與德國合併。1938年,納粹德國實現了德奧合併目的。
二戰結束,同盟國軍事佔領奧地利,1955年奧地利國家條約簽訂,宣佈成為永久中立國,佔領軍撤軍,奧地利獲得獨立。1989年,東歐共產主義政權解體後,奧地利逐漸參與更多的歐洲一體化進程。於1995年加入歐盟,又於1999年加入歐元區。
總統是奧地利的國家元首,每6年一次全民選舉選出。總統負責提名總理,總理通常是議會中最大黨派的領袖。奧地利議會由兩院組成,分別是由64名州代表構成的聯邦院(Bundesrat)及183名由直接選舉選出的議員構成的國民院(Nationalrat)。國民院負責制定法律,主持新政府的就職儀式,通過不信任表決罷免聯邦政府及其成員。聯邦院則代表各州的利益,有權將國民院通過的法案駁回,但如果國民院堅持原法案,聯邦院則無權再次否決。
維也納(Vienna),是奧地利首都及維也納邦首府,位於阿爾卑斯山的東北麓及維也納盆地西北部之間,從多瑙河的南岸發展起來,現在拓展到多瑙河的兩岸,是東西向多瑙河航線和南北向琥珀之路的交叉點。人口172.3萬人,共分為23個行政區。歐洲著名的國際都市之一。因市內古典音樂氣氛濃厚,引來各國音樂家聚集於此,具「世界音樂之都」及「樂都」等美譽。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是領域曾遍及除德意志以外的中東歐大部分地區的奧匈帝國首都。
維也納城市公園 (Stadtpark) 排水溝整治得很乾淨
維也納 很酷的車子
維也納城市公園 (Stadtpark) 街頭藝術品-人臉
維也納城市公園 (Stadtpark)
維也納城市公園 (Stadtpark)
維也納Hilton大飯店街頭廣告
維也納Hilton大飯店外觀
維也納城市公園 (Stadtpark)
維也納街頭
維也納街頭
維也納街頭
維也納街頭
維也納街頭標線ZONE
維也納街頭廣告
維也納(飯店樓上往下拍)
維也納街頭(飯店樓上往下拍)
維也納街頭候車亭
維也納街頭路口
維也納街頭號誌燈 懸掛在路中央
維也納街頭攤販及垃圾子車
維也納街頭
維也納街頭 排水溝上方兼捷運車軌道
維也納街頭
維也納街頭,有捷運(電聯)車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