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2021年4月25日

基隆一日雙塔,

路過基隆燈塔,

繼續往上爬,

在水泥路面走,

很沒有登山的感覺。

DSC_0070.JPG

 

應該是報廢的防空洞,

整修過後將要開放參觀,

還在施工中,暫不開放。

DSC_0071.JPG

 

山友們成群上來,

沒有人落後。

DSC_0074.JPG

 

觀景台上視野很好,

紛紛拍照留念。

心情如果不好,

來這裡看海,

應該可以紓解鬱悶心情。

DSC_0076.JPG

 

海浪在礁石上衝擊,

形成白色浪花,

礁石看似一隻河馬在戲水。

DSC_0077.JPG

 

港灣出口沒有很寬,

大郵輪可能勉強過關。

DSC_0079.JPG

 

吊臂專門吊貨櫃上船、下船,

促進台灣的經濟發展。

DSC_0080.JPG

 

站上高處往下看,

頗為壯觀。

DSC_0081.JPG

 

爬這種階梯很沒有成就感。

DSC_0083.JPG

 

遠處層層疊疊連綿山巒間,

營造出一股內斂優雅的仙境意象。

DSC_0084.JPG

 

白米甕炮台還有326公尺,

對我們而言是小意思。

白米甕地名由來有不同說法,

光是由狀似米甕的石縫中湧出

白米的鄉野奇譚就有好幾種版本,

不過較可信的說法應該是

此地的小山丘狀似米甕因而得名。

DSC_0085.JPG

 

白米甕尖,高度102m,

高速圖根點A021。

展望普通,可眺望基隆嶼。

在此留影,要排隊。

DSC_0089.JPG

 

3根大煙囪是協和火力發電廠,

位於基隆市中山區

地處基隆港外港口西側,

東側緊鄰白米甕砲台

並與外港口東側的和平島相望。

DSC_0092.JPG


白米甕砲台觀測所(射擊指揮所),

可眺望協和發電廠、

外木山海域、基隆嶼。

DSC_0096.JPG

 

清朝道光20年鴉片戰爭

光緒10年中法戰爭

甚至中日甲午戰爭後,

日本人接收台灣之際,

基隆港都首當其衝。

DSC_0098.JPG

 

自清朝提督姚瑩、巡撫劉銘傳以來,

乃至於後來的日本人,

為了守護家園,

均於臨海險要之地興建砲台與要塞,

加強基隆港的軍事防務系統。

DSC_0099.JPG

 

由觀測所下去,

階梯很陡,樹蔭下潮濕。

DSC_0100.JPG

 

基隆港

自西元1626年被西班牙人佔領,

便是重要的戰略要地,

歷史上經荷蘭人、明鄭與清國人、

法國人、日本人的覬覦與爭奪,

使得海防至關重要。

為了守護基隆港,

各方勢力在不同時期於此

建造的砲台數量超過20座,

居全台之冠。

DSC_0103.JPG

 

白米甕砲台

於基隆市中山區,

即基隆港口西岸高地,

坐落在海約70公尺的高地上,

與東岸的和平島互為犄角,

約在西元1880年間興建,

日據時期再度改建,

才成為今日的面貌

砲台周圍當地人舊稱荷蘭城,

由於荷蘭據台時期

就築有堡壘之類的建築,

故白米甕砲台也稱荷蘭城砲台,

高地的兩旁有小山,

形成天然的屏障,

為港口西岸的第一道防禦防線,

目前白米甕砲台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

DSC_0104.JPG

 

砲台為一字排開的配置,

由左而右為指揮所、4砲座、

觀測台一字並列面對海上,

乃台灣現存砲台中唯一的形制,

究其原因乃因地形上依恃在兩座小山丘間,

可阻擋來自側邊的攻擊,

而兩旁的高地則提供了絕佳的視野,

成為指揮所與觀測台的最佳選擇;

由於白米甕砲台的主要任務

是直接以火力摧毀敵船於港外,

因此一字排開的方式

便可發揮最大的攻擊砲火,

進而達成制海砲台的目的。

DSC_0105.JPG

 

砲台呈長形平面,

砲盤區的四個砲座,

每個砲座直徑約15公尺,

為堅實的鐵水泥所築造,

砲座後方並設有斜玻道

可通往下面的貯彈庫,

而指揮所及觀測台則

分置於左右兩側的山丘上,

視野遼闊,可俯瞰基隆港內外全景。

DSC_0106.JPG

 

這裏夜晚為情侶的最佳去處,

坐在砲台前的岩石、草地、欄杆上,

都能觀看海面上的漁火。

4座大型砲盤座,

2座砲盤之設有營舍、彈藥庫,

捍衛外港之安全。

DSC_0107.JPG

交通資訊

開車從北二高基隆端再接港西聯外道路,左轉到中山四路於太白社區左轉上山即抵達。搭基隆市公車301線至太白莊站下車,步行約15分鐘即抵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enshu 的頭像
    wenshu

    wenshu的部落格

    wens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