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烈祠
乃奉祀為國捐驅,
並有重大忠貞事蹟,
且足資矜式的國軍官兵、
警察及人民的祠廟。
臺灣各地的忠烈祠均
起自1945年臺灣光復後,
目前共約廿餘座。
縣(市)忠烈祠
由各縣(市)政府民政局(處)管理,
各縣(市)大都有一處。
各縣(市)政府忠烈祠
就地改建成中式宮殿式建築,
僅少部分建物外觀仍保有神社舊貌。
我國政府對於有功於國家
的烈士褒揚與紀念行動,
最早可追溯至民國1(西元1912)年,
當時設有專責機構,
而黃花崗紀念墓園,
但至1933年9月13日首次
有紀念烈士的直接關係法令。
1936年,
訂定出各縣設立忠烈祠辦法,
忠烈祠才開始被廣泛地使用。
忠烈祠
設立用意是政府經由建造坊塔,
表彰、褒揚與紀念抗戰烈士的忠烈行動,
藉以塑造國民典範、並建立國民共通歷史記憶。
國民政府光復台灣後,
縣級以上的神社因建築宏偉,
大多直接改建為忠烈祠,
作為紀念日殖時期身歿的抗日人士,
以及日後作為奉祀國民革命的先賢先烈的場所。
各地政府為配合法令,
消除日本殖民統治的歷史痕跡,
紛紛拆原神社舊有建築,
將其改建為宮殿式建築。
忠烈祠建物有正殿、牌位等設置,
其入祀典禮及祭祀會按照國家祭典標準舉行。
忠烈祠
每年均分別於3月29日青年節
及9月3日軍人節的春、秋兩次國殤中,
依忠烈祠祀辦法舉行春祭及秋祭。
首都忠烈祠由總統主祭,
各縣(市)政府由縣(市)長主祭。
雲林縣長許文志
(任期1981年12月20日—1989年12月20日)、
曾任省政府建設廳廳長、省府秘書長、
中國國民黨組工會主任,
並且是環球科技大學創辦人、
雲林許派代表人物。
忠烈祠紀念碑文
已字跡模糊,
難以辨讀。
雲林縣忠烈祠
位於斗六市岩山路25號(湖山寺附近)。
廣場看不到落葉,
應該是有專人來清掃。
最先於1888年(光緒14年)曾建昭忠祠,
專門奉祀衛國守土之烈士。
臺灣光復後,
將雲林縣衛生局現址改建為忠烈祠。
1963年,
遷建於斗六市湖山巖旁現址。
1981年12月雲林縣政府改建,
並於1983年落成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