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1901─2001年),
字漢卿,號毅庵,奉天(遼寧)海城人。
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之長子,
國民政府軍陸軍一級上將。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一戰成名,
開始展現其軍事長才。
年輕時張學良英挺威武,
人稱少帥。
張學良在我國歷史上褒貶不一,
策動西安事變,
改變中國的歷史,
也改變張學良的後半生。
張學良故居就在
新竹縣五峰鄉桃山村
清泉一號吊橋旁,
到這裡有如走進時光隧道。
西安事變解決之後,
回到南京,蔣介石下令將他逮捕,
開始其長達54年的幽禁歲月。
隨著國民政府軍的撤退,
輾轉來到台灣,
被軟禁於新竹縣五峰鄉清泉部落,
開始長達13年,如同隱居的孤獨歲月。
長久以來,
中國共產黨對於張學良有很正面的評價,
認為張學良在1936(民國25)年西安事變,
幫中國共產黨一個大忙。
當時共產黨在陝北軍事正處於劣勢,
而蔣介石的剿共大軍正節節進逼,
西安事變促成國共雙方的和解。
張學良與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
楊虎城全家遭到殺害,
張學良則遭長期軟禁。
半年之後,
中日戰爭爆發,
而被幽禁的張學良卻只能當旁觀者,
隨著戰局演變,不斷的遷居,
繼續過著幽居的日子。
抗戰勝利,
並沒有改變張學良的命運,
他反而被遷往遙遠的新竹五峰鄉清泉部落,
平日以讀書及種菜自娛。
陪伴著他的,
是始終不離不棄的趙一荻小姐,
兩人在這裡過著與世隔絕的幽居生活。
1956(民國45)年,
中共紀念西安事變20週年,
周恩來推崇張學良是千古功臣,
可見中國共產黨認定
西安事變是影響其歷史的重大事件。
中共的開國元老
都覺得對張學良有所虧欠。
從另外角度,以蔣介石立場看,
張學良就是千古罪人,
他恨張學良發動的兵諫,
使他的剿共計劃未能竟其功,
而讓共產黨死裡逃生。
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歷史的走向因此而轉變。
中國那麼大,
何處不能幽禁張學良?
而蔣介石卻下令,
將張學良送來台灣新竹,
這麼偏僻的清泉部落來軟禁?
張學良故居
幾乎看不到大陸遊客團,
主因五峰鄉清泉部落對外交通不便,
大型遊覽車難以行駛這裡的路段,
有些狹窄的路段,
甚至小轎車相逢,
都必須讓一方先行通過。
展示張學良的解密檔案,
包括電報、公文、書信等。
張學良所使用的書桌及
張一荻小姐的裁縫機。
張學良所寫的信函
及使用過的相機等。
張學良所寫的書函。
遼寧省張氏帥府博物館
張氏帥府主要有大、小青樓、
西院紅樓群及趙四小姐樓等。
是由東院、中院、西院和院外建築等
四個部分組成的龐大建築群,
其中既有中國傳統風格的四合院、
水榭亭台的帥府花園,
又有歐式風情的大青樓、邊業銀行、紅樓群,
以及中西合璧式的小青樓和趙四小姐樓。。
陝西省西安事變紀念館
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建國路,
是在西安事變重要
舊址張學良將軍公館、
楊虎城將軍止園別墅基礎上
建立起來的專題性紀念館,
1986年12月6日對外開放。
海峽兩岸張學良紀念館合作聯盟。
新竹縣政府
為促進地方觀光產業發展,
帶動人文休閒風氣,
保存張學良將軍事蹟,
推動五峰鄉清泉地區
張學良故居重建工程。
張學良發動西安事件,
動機很單純,希望結束內戰,
國共團結,一致抗日。
張學良、趙一荻在樹蔭下,
孤寂的面對餘生。
張學良紀念館前展示重要圖片,
介紹新竹縣五峰鄉竹林村。
少年張學良
少時大器,天生將相
習武精湛,學以致用
不怕死 不愛錢
丈夫決不受人憐
頂天立地男兒漢
磊落光明度餘年
張學良
七十九年十二月卅一日。
張學良晚年留下這幅字句,
為其傳奇一生,留下註解。
東北少帥
意氣風發,一帆風順
領兵邊境,東北傳奇
幽禁歲月
1936年12月30日,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高等
軍事法庭開庭審判張學良,
以「首謀伙黨,對於上官為暴行脅迫罪」
判刑十年、褫奪公民權5年。
雖然五日後即被國民政府特赦,
但之後一直遭到蔣中正長年軟禁。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
被安排赴臺灣,
雖然後期管束等一些措施均已解除,
就任國民黨主席兼中華民國總統後,
1990年,
90歲的張學良才被李登輝釋放、重獲自由,
自由晚年
張學良被蔣介石囚禁54年,
1990年恢復自由,
1995年張學良離開臺灣,
僑居美國夏威夷。
2001年,
張學良在美國夏威夷病逝,
享年101歲。
北二高竹東交流道(90km)下 → 120縣道往竹東方向 → 右轉竹林大橋至竹東 → 122縣道(南清公路)南行經五峰鄉,過桃山隧道即可到達。
搭車:
新竹客運 → 竹東往清泉於清泉站下車步行即可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