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一直以來,
都是以客家人為主的客家小鎮,
若以整個新竹來說的話,
新埔是保存古蹟數量最多的地方,
我們來看劉家的宗祠-劉氏家廟。
劉家祠堂
又稱劉氏家廟,
位於新竹縣新埔鎮廣和平街42號,
建於1866(清同治5)年,
列為國家三級古蹟。就
劉氏家廟
建築築富麗典雅,
簷廊木雕極為精緻,
翹鵝交錯,祠內題匾雲集,功牌櫛比,
劉家祠堂燕尾特別多,
一般傳統建築多在正廳做燕尾式屋脊,
劉家祠堂為彰顯主人的身分地位,
不僅正廳有燕尾,
連左右護龍也作燕尾,
因此氣勢特別宏偉壯觀。
兼以其建築匠藝頗具文化藝術價值,
故於1985(民國74)年
承內政部指定為台閩地區第三級古蹟,
2004年整修完成。
劉氏家廟
左右護龍也都採用燕尾脊,
可見劉氏的功名之多。
劉氏家廟
面積不算太大,
這裡來沒有多久,
其實就走完一圈了。
正堂上掛了許多匾額,
正中間的門匾寫的就是劉氏家廟,
左右兩側有一塊恩元及文魁的橫匾,
從門上的匾額也看的出來,
劉氏祖先的文風也是相當鼎盛。
奉祀劉家共同始祖漢高祖
劉邦的祖父劉榮及歷代祖先,
是一座華麗的小型三合院。
劉氏家廟
有功名多、匾額多、燕尾多3大特色,
祠堂內93座神主牌中,
具功名者有37位,
最高有達五品官者,
更是以台澎總鎮劉明燈於同治6年所書
「本支百世」最為特殊也最為珍貴,
反映出劉家先祖的顯赫功名。
家廟內匾額多,
如恩元、文魁、明經、
本支百世、源遠流長、藜照東瀛等,
因為劉家祠內公奉的祖先,
得過功名的為數不少。
正堂之上共有93座牌位,
有功名著多達37位,
所以在正堂的兩旁有放著執事牌。
清代科舉制度,
每3年由禮部舉行一次會試,
各地的舉人都在這個時候赴京趕考,
而要進京考試,
可是必須經過層層的考試
才能赴京參加會試。
1.北二高關西交流道下→循118縣道往新埔鎮市區方向→於中正路廣和宮前岔路轉入和平街,直行約2分鐘即可抵達。
2.北二高竹林交流道下→循120、115縣道至新埔→右轉118縣道續行→於中正路廣和宮前岔路轉入和平街,直行約2分鐘即可抵達。
3.中山高竹北交流道下→循120縣道左轉117縣道→右轉接118縣道往新埔鎮市區→於中正路廣和宮前岔路轉入和平街,直行約2分鐘即可抵達。
【搭車】
新竹客運→於新竹火車站搭往新埔班車於新埔站下車→沿和平街步行約10分鐘即可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