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6日

我們頭份中區扶輪社

中國江南5日旅遊,

中午在江蘇省無錫梁溪區

清名橋街區,

又稱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

大運河畔典型的江南水鄉,

以古運河為軸,

由寺、塔、河、街、橋、窯、坊等景觀組成,

始建於明代清名橋則是街區內的標誌。

2014年6月22日,

被列爲世界文化遺產。

(因為照相機臨時故障,所以照片朦朦的)

DSC_0867

  

清名橋

是南長街上的標誌性建築,

也是街區得名之由來,

更是無錫市區現存規模最大的古代石拱橋,

明代萬曆年間,

寄暢園主秦燿的兩個兒子捐資建造,

因兄弟倆的名分別是太清、太寧,

因此各取一字叫做清寧橋

清康熙8年(1666年),

無錫縣令吳興祚重建。

道光年間,

因諱道光皇帝的名字旻寧,

改名為清名橋

咸豐10年(1860年),

太平軍興,橋毀,

同治8年(1869年)重建

我們漫步在這條臨河的老街上,

恍若進入歷史迴廊中。 

DSC_0836

 

清名橋古運河景區

位於無錫市中心南端、

古運河與伯瀆河交匯處,

以古運河為中軸、清名橋為核心,

並行兩條沿河古街。

街區內保持著古老的路河並行的格局,

成為無錫最完整的歷史文化園區。

小橋、流水、人家,

展現出幽深古巷的江南水城特色。

(我們頭份中區扶輪社的保姆,

在清明橋街區留影,

領略歷史文化街區的獨特風情)。

DSC_0840

 

清名橋古運河景區

跨塘橋廣場分布於跨塘橋東西兩側,

它位於南長街段及南下塘西側,

西沿金鉤橋街,北臨永樂路,

南長街、南下塘、古運河從中間穿過。

DSC_0841

  

據史料記載,

3,200多年前,

周泰伯由中原奔吳,

定居梅裡(無錫梅村)

開鑿中國最古老的運河伯瀆港。

后吳王夫差開鑿無錫古運河,

至隋、元時期,

伯瀆港、無錫古運河與京杭大運河連通,

成為貫通中國南北水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在這裡購買幾個小紀念品)。 

DSC_0848

 

 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

是無錫的文化發源地,

中國近代民族工商業發祥地。 

DSC_0863

 

 清名橋

是無錫古運河上最古老、規模最大、

保留最完整的單孔石拱橋,

建於明萬曆年間,

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歷史上,清康熙、乾隆兩位皇帝,

多次南巡經過清名橋 

DSC_0868

  

清名橋

位於古運河與伯瀆港交匯處,

跨越運河,清代多次重修,

現存橋重建於清同治8年(1869年)。

該橋系單孔石拱橋,全長43.4公尺,

頂面寬5.5公尺,高8.5公尺,

橋孔跨徑12公尺。

橋身全用花崗石構築,

橋形雄偉古樸。

DSC_0875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ns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