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巨足登山協會一行80餘人

2015年1月25日新北市貢寮區福隆山

連走桶盤崛尖登山活動,

走過福隆山及大湖崛山,

下午兩點多,

來到桶盤崛尖。   

DSC_0150

  

我們來到草嶺古道埡口,

海拔約330公尺,

這裡處於迎風面,終年強風吹襲,

高大的喬木不容易在這裡活著,

以耐風寒的芒草為主,

這就是地名取為草嶺的由來。

清同治6年(1867年)冬,

台灣總兵劉明燈北巡噶瑪蘭,

在這裡遇上強烈的東北季風,

取易經「雲從龍,風從虎」,

揮毫以蒼勁的草書寫一」字,勒刻於巨石上,

左下角的落款則為「臺鎮使者劉明燈書」,

以鎮風魔,就是現今的「虎字碑」。

日本文化人類學家伊能嘉矩

在1897年10月8日看到虎字碑,

寫出以下的文字:「接近嶺頂時,

新路與舊道會合了。這裡有一塊大石,

約六尺長,石面平滑,刻有草書體的虎字,

筆勢雄渾,右側刻有同治六年冬,

左側也刻有臺鎮使者劉明燈書等幾個字。

這是由台北進入宜蘭的越嶺道在修復的時候,

所建立的歷史紀念物。

附近沒多遠的地方就是嶺頂,

也就是基隆郡與宜蘭郡的分界線。」

虎字碑雖鎮不住東北季風,

挺過百餘年的歲月風霜,

如今成為草嶺古道珍貴歷史遺跡,

列為國家三級古蹟。

碑面外側的巨岩壁尚有其它刻文,

右側是類似道家符咒的圖案,

左側則為似草書的文字。

這些圖案及文字是後人新刻上去的

字跡勉強可辨讀出「民國OO臺北白OOO書」等字,

所刻的文字,典雅古樸,並不減損虎字碑的光輝。

然而其行為不可取,應當遏阻這種歪風。 

DSC_0152

  

 草嶺古道埡口路旁,

有座以石材做成,

形式古樸的福德祠,

建築年代比虎字碑還早,

供奉的是土地公與土地婆,

顯示先民箄路襤褸時,

撫慰昔日往來古道旅人的心情。

祠內外環境乾乾淨淨的,

有恭奉茶水、糖果及米酒,

也有人燒香,可見平日有人來維護拜拜。

公老尊萬世,神正享千秋

DSC_0151

 

 我們同團山友紛紛在這裡拍照留念,

並小憩幾分鐘。 

DSC_0155

 

 山之巔,

看似有一座四腳亭,

可惜這山不是我們今天目標,

所以只有過而不入。 

DSC_0165

 

 路旁有石砌路面及護欄,

應該是下大雨時,

山上的雨水匯集這裡而下,

為保護旅客安全,

特施作一小段護欄及路面。  

DSC_0169

  

四方亭,

擁有四方展望,

恰如其名,視野遼闊,

累了可以在這裡坐下來,

小憩片刻再出發。

DSC_0171

 

  這裡路幅很寬,

汽車應該可以開上來,

一旁有石階步道,可以直線下山。 

DSC_0172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ns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6) 人氣()